klwo2 发表于 2019-10-11 00:37:46

中国/中國@各大词典

本帖最后由 klwo2 于 2019-10-11 00:44 编辑

这贴子貌似会敏感,不过放心,真的一点都 不敏感 。

为了防止有人说我篡改,以贴图为主:

1. 辞海(合订本,1947年)




第一条: 「我國昔時建都黃河南北,別於四方之蠻夷戎狄,自稱爲中國,以中外別地域之遠近也。」

这话后面还会出现。

第三条要吓到人了,原来日本有个地名也叫「中國」!这个「中國」的英文怎么说?各大汉英词典统统哑巴了,因为他们不知道……

新牛津英汉双解大词典 (第二版)
Chugoku

a region of Japan, on the island of Honshu; capital, Hiroshima.
中国(日本一地区, 位于本州岛, 首府广岛)。
只有新牛津收了Chugoku。(感谢新牛津反查!)Chugoku 在喂鸡百科上译名「中国地方」。

“中国”这个词语,是由日本平安时代的延喜式所选取采用的。当时日本仿照中国唐朝方法,将日本全国分为五畿七道共六十八国,除了按人口多少分为“大国”、“上国”、“中国”和“下国”四等级外,并以当时的首都京都为中心,依照驿站和京畿的远近,分类为“近国”、“中国”和“远国”。这种分类,于康保四年(公元967年)正式实行,在大约从10世纪开始普遍使用。当时除了畿内五国,其他七道内诸国也有分近国、中国和远国,特别将“中国地方”指为山阳山阴两道。
「中国」跟「近国」「远国」相对,汉英词典一定都不知道。


2. 辞海(未定稿)



这是1949年以后出版的第一套辞海,日本地名意义没了!大约政治气候不让「亲日」了……

这一版辞海改说白话,不过大家看得出来,除了「蛮夷」之类的话不提,意思跟辞海合订本是一样的:「我国古代华夏族建国于黄河南北,自称为中国,而称四周的少数民族地区为四方。后来历代一直沿用称中国」

《汉语大词典》跟辞海(未定稿)格局一样:



辞海(未定稿)有特色的地方,是加上了印度地名的意义。不过各大汉英词典好像对这个意思并不感冒,丝毫不觉得这个意思背后有什么,我们来翻翻词典:

佛光大辞典:

【中国】
   世界上有些文化优秀之民族,每视其本国为世界之中心,故自称‘中国’,对他国则称‘边国’。
   (一)指中华。我国古代多建都在黄河流域,故称此地为‘中华’。中,指居天下之中;华,指具有文化之民族。其后各朝疆土逐渐扩大,凡所属之地皆称‘中华’,于是‘中华’乃成为我国之国号。
   (二)指婆罗门之旧‘中国’。位于印度恒河中游之地带。……据摩诃婆罗多(梵Mahābhārata )大叙事诗载,旧‘中国’地方衰颓之主因,乃因各国族相互杀伐,民生疲敝,加以沾受新‘中国’文化之洗礼,因而此一文化地理遂向南移动,乃至对于所谓‘中国’之观感亦有所变化,即佛陀以前之旧‘中国’和佛陀当时之新‘中国’产生显著之差异。
   (三)佛教所称之中国,乃指恒河流域中之摩羯陀地方(梵Magadha )。此地在政治、文化等任何方面皆成为当时印度新兴势力之中心,故称其为新‘中国’,以别于婆罗门教之旧‘中国’。佛陀即于此一新时代中出现于世。
嚯!印度的旧中国、新中国!


3. 辞海(后来的版本)

辞海自第三版(1979年、文革版)起,修改了说法。以「古时“中国”含义不一」开头:


(图片为2009年版)

如果不懂什么叫「古时“中国”含义不一」,「19世纪中叶以来,“中国”始专指……」也明明白白地告诉了读者:「中国」指什么,并不是千年不变的。不知道这段特立独行的话,吓坏了当时的读者没有。

4. 新编国语日报辞典(2002年):



台湾词典大同小异,《学典》《國語活用辭典》《国语辞典》差不多也是这个解释 —— 跟辞海合订本一致,「蠻夷戎狄」四个字留着,跟1979年辞海以后的版本不一样。

令人不解的是,台湾词典继承辞海合订本,为什么日本地名意义统统没有了,难不成也是「气候」原因?下图为三民《大辞典》第一版:



5. 汉英词典

各家吹嘘自己「收录大量中国文化条目」的汉英词典,一说到「中国」就是China、Sino-,真的只有这两个吗?

大英簡明百科
中國
中國與台灣地區史

中國的舊稱,特指中國北方一帶。Cathay一詞源自Khitay(契丹),它是10~12世紀統治中國北方的半游牧民族。在成吉思汗之時,蒙古人已開始指稱中國北方為契丹(Kitai, 至今俄羅斯語仍用這個字來指中國)。這個名稱可能是在1254年左右由返鄉的方濟會修士傳入歐洲,但直到50年後,才由馬可‧波羅的《馬可‧波羅遊記》把對中國的印象呈現給歐洲大眾。
用「契丹」指中国,这档子事儿又不可耻,有意思得很,干吗不讲?

也许是因为,汉英词典的编者案头没有大英百科!!(点击这里或者这里,立即下载带中文的大英!)

英汉大词典:

Middle Kingdom

2. 中国;中国本部(指原来的18个省)
英汉大词典这个「原来的18个省」颇为奇怪,原来是哪个朝代的原来啊?

好在「英汉大词典」告诉我们有个「中国本部」,然而甭管翻什么汉英、汉语词典,就是没有收录「中国本部」的,除了喂鸡百科:

中国本土(又稱中國本部;【英】China proper 或 Inner China)是西方世界对歷史上由漢族人口大量聚居、漢文化佔統治地位的中國核心地帶的称呼。由於漢族強勢地帶隨朝代不同而擴張或縮小,中國本部的範圍也隨之變動。
與之相對的概念,是「Outer China」(中國外圍、中國疆部、外部中國)。近代隨著中國及華人地區在現代地緣政治及經濟等的變化發展,「Greater China」(大中華)一詞在商業領域开始興起。
你说奇怪不奇怪?如果说Cathay/Middle Kingdom/中国本部 这种概念是外人看中国看出来的概念,汉英词典编者不爱收,那为啥「大中华」这个词各家又不收呢?—— 《中华汉英大词典》(上)你来说说?

英汉大词典:

celestial

4. 天朝的;中国人的;中国的
Webster's Third New International Dictionary, Unabridged:

5. usually capitalized : of or relating to a native of China, the Chinese, or the Chinese nation
celestial 也是「中国」,是「天朝」的翻译。

6. 总结:

围绕着「中国」这词,至少可以问出下面这些问题:

1)古人眼里的「中国」是什么?(1979年及以后的辞海:古时“中国”含义不一)
2)今人眼里的「中国」是什么?(辞海合订本等)
2)接受汉文化的国家有没有用「中国」的?(辞海合订本)
3)周边文化里面有没有中国?(辞海(未定稿)及以后的辞海:印度)
4)周边民族里面有没有中国?(契丹、中国本部、大中华等等)
5)西学东渐过程中有哪些关于中国的词?(天朝)

我们来看看1822馬禮遜英華字典,格式有点乱:


1                中國、中華國、天朝
2      The present reigeing family calls it      大淸國
3      China's name, 中國, middle nation, is claimed for Arabia by some of the Mahomedan writers in China: they say, 中國止可謂之東土, China should only be called the eastern land, 天房居四極之中; Arabia (the heavenly mansion) is in the midst of the four extreme points; and 人祖降生于此 the progenitor of mankind was produced there      中國、中國止可謂之東土、天房居四極之中、人祖降生于此
4      China, is on the north of the equator, and therefore when the sun travels to the north it is warm, and every thing grows      中國在赤道北故太陽行至北陸則暖而萬物生
5      China was called in some western nations, 震旦; and by the Buddhists, 支挪      震旦、支挪
6      Emperor of China, is in history, called 中原之主      中原之主
我可没有做论文的心思,非要把「震旦」这样的词也带上,我纯粹是翻了几本最常见的。然而,大家还是看得出来,传教士的词典是很注重「文化」的

相比之下,我是不懂,为什么中国的汉英词典编辑们,恨不得把「中国汉字听写大会」都噌噌噌搬进词典(我就不说是哪家了),「中国」俩字却只懂China、Sino-呢?

oversky 发表于 2019-10-11 23:05:29

两小时就搞定,太神了。谢谢。

jonah_w 发表于 2019-10-11 01:39:52

没错,就是新世纪汉英大词典…
http://ww1.sinaimg.cn/large/6bccb95fgy1g7tmmqjof8j20u00lcta3.jpg

eeshu 发表于 2019-10-11 04:53:05

jonah_w 发表于 2019-10-11 01:39
没错,就是新世纪汉英大词典…
仅看英文我完全没联想到“听写大会”:-)。难道不应该是spelling bee或者dictation competition之类的吗?不过节目我没看过,不知道是否该如此。

Gyngreenlie 发表于 2019-10-11 06:13:29

学习了。感谢前辈“指点江山”,受益。

秋天故事 发表于 2019-10-11 09:26:21

最喜欢这种看似信手拈来,实则用心良苦,有理有据的文字~~

必须点赞致敬~~

klwo2 发表于 2019-10-11 09:38:48

eeshu 发表于 2019-10-11 04:53
仅看英文我完全没联想到“听写大会”:-)。难道不应该是spelling bee或者dictation competition之类的吗? ...

因为这一条是「央视」翻译出来的,电视台都大剌剌地播出来了,词典哪敢打脸领导?

虽然英语里的 assembly 从来只是聚集在一起,不能表达聚集在一起「比赛」!

喂鸡百科就不给领导面子:Chinese Characters Dictation Competition

某汉英这一条纯粹是「面子工程」,英语里面对不对都不管了!

oversky 发表于 2019-10-11 10:45:48

我也来分享一些。

klwo2 发表于 2019-10-11 11:03:34

oversky 发表于 2019-10-11 10:45
我也来分享一些。

你的图好像有点略微不清晰,是哪里来的?

不过《世一中華活用大辭典》这本竟然抄到了辞海合订本,叫我震惊!我向来以为世一的东西不好

oversky 发表于 2019-10-11 11:53:09

本帖最后由 oversky 于 2019-10-11 12:04 编辑

klwo2 发表于 2019-10-11 11:03
你的图好像有点略微不清晰,是哪里来的?

不过《世一中華活用大辭典》这本竟然抄到了辞海合订本,叫我震 ...
用手机拍的,应该是软体影像处理过头了。
不知为什么,这本和世一其它辞典风格不一样。
可能是左秀灵老师的要求吧。

eeshu 发表于 2019-10-11 11:55:56

klwo2 发表于 2019-10-11 09:38
因为这一条是「央视」翻译出来的,电视台都大剌剌地播出来了,词典哪敢打脸领导?

虽然英语里的 assembl ...

原来还有这么一段典故。央视栏目名称争议还真不少啊。前阵子的“朗读者”也被人批了。

klwo2 发表于 2019-10-11 12:18:27

oversky 发表于 2019-10-11 11:53
用手机拍的,应该是软体影像处理过头了。
不知为什么,这本和世一其它辞典风格不一样。
可能是左秀灵老师 ...
果然不能以貌取「典」{:4_91:}

台湾出的汉语词典我有不少,还真漏了这本,不如你来说说你有哪些吧

台湾词典跟大陆的差异还是不少的,我计划做几本mdx

oversky 发表于 2019-10-11 12:55:50

本帖最后由 oversky 于 2019-10-11 12:58 编辑

klwo2 发表于 2019-10-11 12:18
果然不能以貌取「典」

台湾出的汉语词典我有不少,还真漏了这本,不如你来说说你有哪些吧

新的就这几本,旧的有中文大辞典,国语日报辞典,国语日报字典。
三民大辞典 2017 新版的比旧版多了一册,收辞应该增加不少,
不过横排辞典总看不习惯


klwo2 发表于 2019-10-11 13:20:11

oversky 发表于 2019-10-11 12:55
新的就这几本,旧的有中文大辞典,国语日报辞典,国语日报字典。
三民大辞典 2017 新版的比旧版多了一册, ...

国语日报字典是不是只是国语日报辞典的字头?我一直有国语日报「辞典」无「字典」

三民大辞典 2017 你有什么实际体会、心得没有?我只有第一版,看样张感觉变化不大 —— 新版收字多了很多,但是这个不吸引我

cocowind 发表于 2019-10-11 15:40:12

与中国相关的旧称还有北华、南华。
南华早报,South China Morning Post,至今仍在香港发行的英文报纸,近年被马云收购。
北华捷报(North China Herald),曾经是在中国出版的最有影响、历史最久的一份英文报纸,由英国商人奚安门1850年8月3日在上海创办,1864年改名《字林西报》,《北华捷报》作为《字林西报》所属周刊,继续刊行。该报1951年3月停刊。
值得注意的是,当时在华的英国侨民称广东珠三角一带为南华, 称长江流域及以北为北华。上海属于北华

oversky 发表于 2019-10-11 19:09:40

本帖最后由 oversky 于 2019-10-11 19:13 编辑

klwo2 发表于 2019-10-11 13:20
国语日报字典是不是只是国语日报辞典的字头?我一直有国语日报「辞典」无「字典」

三民大辞典 2017 你有 ...
有些字字典有收辞典没收,例如“峇”,辞典没收。
这个字也很特别,校改国音词典、教育部国语辞典、辞海、辞源都没有,
可是国语日报字典有收。
而且收了康熙字典没有收录的读音“巴”,
说是译音用字“峇厘岛 (Bali island)”。
很好奇这个新读音是什么时候跑出来的,
怎么译音会选用这么少在用的字,并且付予新读音。

三民大辞典 2017 我觉得不是很必要,
尤其你手上又有第一版,
我是推荐附近的图书馆买一套。
对了,能不能帮我查查第一版有没有收“峇”这个字,
有“巴”这读音吗。
谢谢。





klwo2 发表于 2019-10-11 19:33:34

oversky 发表于 2019-10-11 19:09
有些字字典有收辞典没收,例如“峇”,辞典没收。
这个字也很特别,校改国音词典、教育部国语辞典、辞海、 ...

其实「峇」这字翻词典很可能得另辟蹊径

「峇」在字典里面读ke,跟读ba的「峇」只是形体一样罢了,来源不一样。

教育部閩南語辭典:

解釋:
[形] 密合。
例如:門關無峇 mn̂g kuainn bô bā(門沒有關緊)
[形] 契合、投緣。
例如:阮兩个個性誠峇。 Guán nn̄g ê kò-sìng tsiânn bā. (我們兩個個性很合得來。)

读ba的「峇」是新造出来的字,意义取「合」的意思,为什么读这音无从知道

为什么用「峇」不用「巴」,也许是因为这两个字在闽南话里不同音,「巴」读pa,「峇」读bā,「峇」在闽南话里同音字只有「覓、擸、鴟」这三个

klwo2 发表于 2019-10-11 19:42:54

oversky 发表于 2019-10-11 19:09
有些字字典有收辞典没收,例如“峇”,辞典没收。
这个字也很特别,校改国音词典、教育部国语辞典、辞海、 ...

跟「峇」情况类似的,也许「卡」算

「卡」原本跟「雜」同音,但是现在读ka了,为什么变了?不知道

为什么要用「卡」字译音不用别的字呢?因为北京话里面读ka的字寥寥无几啊

oversky 发表于 2019-10-11 19:53:21

我用 google book 找到最早有“峇厘岛”的书是南洋与东南洋群岛志略,
作者陈寿彭,就是福建人。
我倒是没想到用闽南语去想。谢谢。
http://taiwanebook.ncl.edu.tw/zh-tw/book/NCL-002573280

对了这网站有收 1947 年的国语辞典。不知好不好抓?
http://taiwanebook.ncl.edu.tw/zh-tw/book/NLPI-31120003461661

klwo2 发表于 2019-10-11 21:25:07

oversky 发表于 2019-10-11 19:53
我用 google book 找到最早有“峇厘岛”的书是南洋与东南洋群岛志略,
作者陈寿彭,就是福建人。
我倒是没 ...

https://www.pdawiki.com/forum/thread-36468-1-1.html

sxingbai 发表于 2020-4-28 11:39:52

有意思。可惜图片看不见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中国/中國@各大词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