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汉语及百科词典,优质的释义应该啥样
无意间浏览到这篇几年前的报道,于是翻读了下《〈辞海〉 第6版 指瑕》,觉得其中指出的不少问题是有一定意义的,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角,给辞海的编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值得当前许多汉语及综合词典参考和采纳。做为一个普通的辞书使用者,初读后也是不禁思索起来,汉语类辞书以及百科类辞书,怎样的释义才算的是优质、中肯的,有没有合适的评价标准?下面就书中指出的《辞海》(第6版)的不当释义举例:
1.作者指出辞海中专科词汇中一些释义存在偏差的问题,如“普通生育率”(我手头没辞海第6版资源,就贴大辞海的释义,是一样的)
指一年内每千个育龄妇女中的活产婴儿数。评:如是,这个释义就不准确了,虽说辞海不是什么专科辞书,不用专业但也不至于外行,何况这个在《大辞海》中还分在〔医药科学卷〕的卫生统计学分类下
2.普通汉语词汇释义不准确,有不少思虑不周,片面、笼统化的释义,如:
【厚】❶物体上下两面的距离大。与“薄”相对。
【抻】用手把物拉长或扯平。这两个释义,作者说【厚】仅说上下两面距离太片面了,将墙、窗玻璃这种竖向物体排外了,我看了下现汉(第7版)和汉语规范词典(第2版)的释义,其实也差不多
https://img.litles.site/images/2020/08/25/GoldenDict_1vRJps1xu2f04e8f09293a94cc.png https://img.litles.site/images/2020/08/25/GoldenDict_vlWAhjwke63bbff61859e09722.png
说「抻」要是用仅指用手的话,那“腰抻了”怎么解释呢?作者还指出「膏(gào)」的释义太笼统:
【膏】❶在车轮或机器上涂油膏。这一字,在现汉释义得具体、准确些:
https://img.litles.site/images/2020/08/25/GoldenDict_C4el7uVHjC8ee16768503f8c0d.png
不过作者还例举了两个释义「端」和「伯」,说单手不能「端」?亲友里有男女老少,都称「伯」?
【端】❼双手捧物。如:端茶;端盘子。【伯】❸对父辈亲友的通称。如:老伯;世伯。这两个,嗯……其实我觉得有一点吹毛求疵的成分了。作者还指出「姘居」释义表达不清晰:
【姘居】男女一方或双方有配偶而与第三者同居的行为。这个确实表达混乱了,到底是几个人同居?跟谁同居?
3.词间释义相互关照和统一不够,如:
【登科】亦称“登第”。科举时代称考中进士为“登科”。【同年】……明、清乡试、会试同榜登科者皆称同年。这里就产生了疑惑:乡试就中进士了?
4.因沿袭传统而产生了一些问题,如:「贩」、「推」、「拉」等
【贩】❶贱买而贵卖。这是照搬《说文解字》“买贱贵卖”的释义,贩难道就没有赔、贱卖的?对于这字,现汉和规范词典是有相对适宜的释义
https://img.litles.site/images/2020/08/25/GoldenDict_VFWvNu07Ws55fa4fbdabb45758.png https://img.litles.site/images/2020/08/25/GoldenDict_5CpdVj8qP90d7b6efedc79da4e.png
5.其它一些不与时俱进和环境保护生态文明等的问题.
说「船」未提及“飞船”,说「熊掌」仍释义为“一种珍贵的食品”
当然以上只从原书中摘了几个代表性示例,作者在原书是列了1000余条,行文15万余字啊,这种精神不得不佩服,好像后来上辞还给颁发了特约编审的聘书?二位作者系高校数学教师,虽说可能会有部分指出的问题有刻板、吹毛求疵,固然自然语言词汇要求的是释义,而不是理工科名词的定义,不需要具备数学辞海般的严谨无误,但基本的语言逻辑还是要清晰的,释义也要恰当、准确、少歧义,更何况《辞海》可是标榜着权威二字啊!
最后吐槽下大辞海,这本书的定位到底是什么?综合性辞典,说百科吧,又不及中国大百科全书介绍详细清晰,不具科普作用;说专科吧,里面的专科词条释义行外人看不懂,行内人看了没用处,可能就算是一个术语的概要简介,难道真的是只为了填补“空白”?
本帖最后由 klwo2 于 2020-8-26 01:10 编辑
西洋的百科条目就不要指望《辞海》了,「普通生育率」,这个词儿普通人一看,还以为是「特殊生育率」的对立面。(「普通」的反义词是「特殊」嘛),可惜不是,这个「普通」,是英文「general」的错译!
《英汉医学大词典》 陈维益,李定钧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general fertility rate
总受孕率,总生育率
Dorland's Illustrated Medical Dictionary - 32nd Edition
general fertility rate
the most widely used measure of fertility; the number of live births in a geographic area in a year per 1000 women of childbearing age, which is usually defined as age 15 to 44 years.
辞海说的「一年内每千个育龄妇女」= in a year per 1000 women of childbearing age,「活产婴儿数」= the number of live births。人家道兰氏说的「in a geographic area」「which is usually defined as age 15 to 44 years」没了。
我怎么觉得道兰氏的英文,比辞海的中文还好懂呢?什么叫「育龄妇女」「活产婴儿」,《辞海》自己都没有收录,我还要去找百度百科;辞海又说「生育率:反映育龄妇女生育频度的指标」,请问什么叫「生育频度」?《辞海》说「频度:在一定的群落内,某种动植物的个体出现次数占总观察次数的百分率。群落内全部种的频度的和,同某个种的频度的比例百分率,称为“相对频度”。」有这功夫,真不如直接查洋文百科去了。
至于普通汉语词汇,我倒觉得没什么,现在的中文词典一般都没有充分利用计算机编纂,不严谨、照应不周很正常
Merriam-Webster 在 20世纪60年代早期就开始数位出版了,有差距不意外 至于《大辞海》什么定位,我以前写过,《大辞海》的定位就是《辞海》分册本的升级版本
CNKI说:什么「普通生育率」,我的词典库里没有收录!
https://i.loli.net/2020/08/26/hIyXgQmr4ZaknBj.png
换用正确译名以后,总算有了:
https://i.loli.net/2020/08/26/Pb8OnBxQWsXRAlV.png
且慢,这里头绝大部分都是英汉、汉英词典!
这不费劲吗?还不如直接上Oxford Reference:
https://i.loli.net/2020/08/26/MxLQzhEIH1vp6W7.png
公共卫生、环境保育、流行病学,三套词典质量够可以的了
西洋的百科知识还是留给英文材料吧,中国独有的事物参考一下辞海还说得过去 本帖最后由 Mandolin 于 2020-8-26 10:19 编辑
klwo2 发表于 2020-8-26 00:25
西洋的百科条目就不要指望《辞海》了,「普通生育率」,这个词儿普通人一看,还以为是「特殊生育率」的对立 ...
K大所言极是,查辞海/大辞海的百科条目总有一种让人摸不着头脑的感觉,如果是靠它来补充、学习新知识是不行的,释义不详细过于简练,用术语释术语,术语之间绕来绕去又不严谨收录也不全,困惑地来将会困惑地去;如果是行内人,对已懂词条的释义表达只能带着“看看辞海是怎么概括的”这个期望来看,并不能靠它做为一个权威的定义。
对于「生育率」这个词条,作者指出的问题是辞海对这个“率”的解释没有体现比率的概念,中心语(或说本质)没释义出来。我看时没细查,现在查了下喂鸡还有医学期刊的几个释义,确实也都是这个定义,另外喂鸡还提到了总生育率(TFR),有时也简称生育率,这点辞海又没收。总而言之,如果是从科学,从数学的角度来看,释义确实有待严谨处理,不过也有部分这样的是社会上的惯称,就像许多人会将频数叫成频率一样。
static/image/hrline/1.gif
附:查了下《汉语大词典》,也有「生育率」词条,与辞海的释义一毛一样,估计是照搬了大词典
https://img.litles.site/images/2020/08/26/GoldenDict_tmwnmSSL8hccb4aee47faaa61c.png
klwo2 发表于 2020-8-26 01:07
CNKI说:什么「普通生育率」,我的词典库里没有收录!
百科的科学词汇确实还是参考西洋比较合适,国外很多释义都浅显易懂,有些还比较风趣 Mandolin 发表于 2020-8-26 09:36
K大所言极是,查辞海/大辞海的百科条目总有一种让人摸不着头脑的感觉,如果是靠它来补充、学习新知识是不 ...
原来作者指出的问题是【没有体现比例的概念】啊?
这个问题在《辞海》未定稿、1979年版里头是没有的:
https://i.loli.net/2020/08/26/hIOydBfWe1tYDzb.png
1989年版以后,换了说法:
https://i.loli.net/2020/08/26/RQVI2NqkbK76YOa.png
我并不是说旧的比新的好,其实换了说法以后,辞海还是给了公式啊,是不会误会的。
「普通生育率」这个错误叫法是1999年版引进的。
语言是否严谨无误,在我看来不是那么要紧的事情,比如说【厚】的释义不能完全盖住现实生活中的情况,这固然是问题,但也不是大问题——毕竟不是拿着上法庭,或者让机器理解,机器理解错了火箭就报废了的那种。我当然欣赏语言严谨无误的辞书,不过目前看来,中文的里头并没有
我更看重的是:1. 百科词条要足够新、足够全,要有格局观。大辞海同一个词条在不同分册里面南辕北辙,这是无法忍受的,还是直接找英文资料好了;2. 语文词条要有深度,释义不足的地方可以用例证弥补。
什么叫有深度?比如说【厚】字,《汉语大词典》释义 3大、4重、5多,这就太简略了,如果没有例证是说不过去的。(幸好《汉语大词典》有例证)。《现代汉语词典》说(感情)深、(利润)大;(礼物价值)大、(味道)浓、(家产)富有;殷实,就具体很多,当然了《现代汉语词典》这么说也有毛病,音色饱满也能说【厚】,《现代汉语词典》不知道。【厚德载福】【厚德载物】里面的【厚】能不能归纳到【(感情)深】里呢?要把一个字、一个词的内涵说清楚、说透彻,把古今都包进来,也是不容易的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