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上百科 - PDAWIKI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469|回复: 52

[词典求助] 大伙来晒晒你的纸质词典好不好?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6-9-20 13:59: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I" p5 x; l& k( W/ t$ a, |& a0 p2 M* }1 U0 |. s
! m8 U& W+ g7 q
现在大伙都喜欢用手机词典、电脑词典、硬件版的电子词典,我也是。方便嘛!但是我对纸质词典还是有一种特别的感觉。有时候看到了喜欢的纸质词典,还是忍不住手痒,抵不住诱惑掏出了钱包。下面是我的一部分词典。晒晒哈. ~8 X$ o/ E) B9 R9 w! [# O

& K* ^" x2 `* Z大伙用什么纸质词典呢?乐意在这里晒晒吗?乐意就晒晒吧!2 ]: L$ I4 g- d. G/ N5 B) R

! F/ l8 a# o( h- f' j
  A4 o- F. n- C2 T下面的文字比较长比较拉杂,大伙可看可不看哈。
' K( D) o* n* g# d. D' G
5 {: T# [) m: T8 O$ C2 M/ B# w-------------------5 C1 A3 S+ p9 A% t0 L& u

" _+ K& m9 z0 A1 x- L4 s读初中的时候我有了第一本英语词典,是商务馆的简明英语小词典,大32开的,黑色软塑封皮,纸张很薄但是纸质极好。是期末考试得到年级第一名,当着全校师生的面在大会上领到的奖品。虽然东西值钱不多,但是领奖时的那种害羞紧张又美滋滋的感觉还是很享受的。在当时来说这是一部很好的词典,内容简明而又全面,神奇有似《新华字典》,至今我还记得它的样子。但是当时用得很少,我保存了几年,后来给一个弟弟了,不知道他用的多不多。0 P* o3 V$ c1 t* ?
& b. p7 s; g+ w2 g5 p+ y* j' R
直到上了大学,用英语词典似乎都很少——现在想来似乎好奇怪哟。到了大学以后,因为不是外语专业,虽然英语有三四门课,但大伙学英语的热情并不高,只为通过考试,更别提打算用英语了。但是我一直对外语、语言学比较有兴趣,就是在那个时候开始接触了后来学习的语言学。那时候我很喜欢看书,常常在图书馆、书店一坐、一站就是几个小时。我在学校的图书馆经常看看《中国日报》、《英语学习》、《英语世界》、《外国语》这些杂志、报纸,但都没有很用心、很用功地看很多、做很深。那时候看书也很杂。文理工农医无所不看,喜欢就多看点,不喜欢就少看点。阅读的取向也与好多同学有所不同。举个例子,有一次图书馆处理旧书报,售价按种类各不相同,同学多数都是买写美女、兵器杂志之类的(这些我也喜欢看,但那时候不会买),买其他的都是买来当废纸用的。我却买了两大摞几十年前的旧报纸、旧杂志(其中包括好几本《文史哲》杂志,我现在还记得),而且我买了这些“破烂”不是直接当废纸用,而是真正地阅读的。同学不解,我却看得津津有味,从中仿佛可以置身于自己没有经历过的几十年前的社会现实之中。
. f' P. V1 b9 i) c7 Z; ~. t' ?4 z1 d
$ m8 ?3 e+ C$ |, z有一天在学校附近那个店面很小的新华书店门市闲转。那时候书店基本上还只有新华书店,那个书店也不是开架的。我忽然看到一本封面红红的词典呆在其他薄薄的书中间,很醒目。我要来看了,一看收词“竟然”那么多,解释义项也那么多、那么全,特别是里面有好多习语,这是我以前没有见过的。它顿时吸引了我,于是我花了好几块大排的钱(当时它就不算贵,但是还是需要一点钱的,毕竟那时候人们的收入非常少)把它买下了。由于那时候阅读面非常广,可读的东西又很多(好多都是新闻类、休闲类的,唉),阅读的外语并不多,但是我一直把这本字典当个宝,到哪儿都带着。
+ l2 s5 [8 ^. f& J. q1 R* ?6 f- P$ ^  f5 S6 ?
工作以后最初的好几年都是干的在学校学的专业有关的事情,很久以后才考学读研,选了自己喜欢的语言学专业。这时候引进的词典逐渐多了起来,国内出版的词典种类也猛增,质量也有了很大提高。
5 o' B2 O$ s1 D$ w9 o' n& Q
+ I' U5 w8 \/ o% k) {! {( L9 b我算是当地那个小地方第一批买个人电脑的人。工作几年后,当时收入很少,但是我就买了自己的第一部电脑(与工资相比算是很贵的,而且紧接着就上网了。当时上网网速特别慢,但是价格特别贵。当时一个月的工资只够上几十个小时的网费)。买第一部电脑时,我就用上了电脑自带的OEM版电子词典【此处所说的电子词典是指区别于传统的纸质词典的用电子屏幕显示的词典,包括硬件版的电子词典(如步步高,以及后来功能更多包含词典功能的学习机),和作为软件的电脑版词典(如金山词霸、一点通)以及后来随着智能手机出现的手机版词典】,因为电脑版的金山词霸容量很大,又可以屏幕取词,觉得真是太方便了。当时还有一个软件叫金山记单词,可惜里面的词库都是小初高大的内容,没有收录词典的,比较不适用,所以用的很少。. J1 E1 w4 Z3 {0 t8 o7 b

4 G% s; g* C1 V4 p4 \/ G后来又买过一个名人牌的硬件版电子词典,里面包含了一套英语、汉语词典,感觉也很棒。除了不能在上面写字以外,基本上是跟得上纸质词典了。由于它的显示界面很舒服,词典多,查词快,又能点击查词,丝连绳引,由此及彼,所以我经常拿着它一玩就是两三个钟头:正查、反查、旁查、上查、下查,乐此不疲。0 [7 c* u& [3 R6 E) Y2 d" d

. u5 Y! E5 y, U0 o) a2 W& [, Z  M, }- q/ D+ w( v6 S
但是,纸质词典的好处还是不可替代的。有一条就是可以在上面写字。我看书喜欢在上面写字,凡是自己的、用心看的书,都被我写得、划得一塌糊涂。理解、感悟、解释、联想、争议、质疑、创见……有的地方还写了又写,惨不忍睹。有的地方用很小的字一连一连写了好几页,有时地方不够写的还要夹个纸片,写满蝇头小子。连图书馆借来的书我看的时候也一阵阵地萌生在上面写字的冲动,但是考虑到别人的感受和图书馆的规则才作罢,只好在笔记本上写,奇怪的是在笔记本上的冲动总是会受到些抑制。0 [" k4 f+ x* y9 Z
8 a5 f# ]6 r6 y, I- T$ r
, R6 p5 }; }& g
买纸质词典,印象较深的有:【1】 第四版的《现代汉语词典》、《古代汉语常用字词典》(王力),这两本词典被我翻阅无数遍、写画无数处,原来的样子已经荡然无存。而且“现汉”的封面已经被翻掉,后来用胶纸粘住,但最后还是坚持不住,掉了。同样,这两本词典没有使用电子词典之前用的更多一些,多年以后它们的功用还一直保存着。它们为我读硕时赢得了“活字典”的美名(这个“美名”最初是一个老师上课间隙随口叫的,实为赞赏和鼓励。我当初心里无疑,也是甜蜜蜜的。因为这意味着我的基本功还是有一些的。但是后来同学也常这么说,我就诚惶诚恐了,因为这很“可怕”:当“字典”太难了,况且这两本还只是中小型词典。而且这引起某位自视甚高可惜腹中空空的同学者的严重不适,常借此事或此类事找刺,以使我陷入“难堪”以快其意,其可悲可笑之状不说也罢)。因另有同学者表示赞美(人兼词典),这两本词典都被我送给他们了。后来这两本词典我又都买了(新版的),但是已不复当年写画复写画的辉煌灿烂之盛。
" s) d) k# x8 ?" @$ |  B: c0 k1 E7 O- `" J6 d+ U9 `

( a) [, i) m' k0 g* a/ e9 b【2】《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IV版)。当时已经大学毕业,对英语虽然比较有兴趣,但是之前还没有怎么认真学过,只是完成学业规定而已。当时的工作几乎完全跟外用沾不上边,而且单位(ZF机关)中那些农民(非歧视,但是这些农民恰恰因为自己摆脱了农民身份而得意,而且凭此卑视农民)心理非常怪异又敏感,假如你不当心随意说了个外语单词,都会让他们感到严重不适。在那里的规则是越低级越垃圾越安全越有“前途”。  G0 o+ P9 M! _  R
7 p6 }9 }: I+ K# s8 x2 g9 f
但是我内心深处仍然有一种隐藏着向上的冲动没有完全死去。当时特别喜欢看书、买书。那时候工资可是很低,但是我总共买了好几千块钱的书——这在那些农民看来几乎是“有病”。在他们的猪级头脑里,要么不花钱,要么买点时尚的衣服、用具装点门面才是。买书看书,“熬脑子”不说,还花那么多钱,不是有病是啥?
8 s( C/ Z( y0 b; }7 h9 F  f# q5 B
一天骑车经过路边,看到有一个三十多岁的小伙子在路边摆了个小摊,十几本“牛高IV”,没有别的书。这路上当时除了我和他空无一人,小伙子脸上有点书卷气和疲乏之气。一看就知道是搞点副业贴补开支的。(后来想起来觉得奇怪,为什么那个小伙子在那里摆摊。再一想却又见其精明,那里是为数不多的潜在的买者如我较为可能出现的地方)。
+ K6 g- G  w- i( \( X$ L
, q  c, ]! e' p. C; I红红的书皮吸引了我——不是内容,当时并不知道“牛高”是个什么东东。我下车翻了翻书,一看就知道是盗版书。纸质很粗糙,(但是比较厚),油墨印得不均匀,有的地方字迹不清晰。而且后来发现有个别纸页竟然有洞!那个地方的字就没有印上去(后来我自己把字补上了)。但是这些都没有影响我对它的喜欢。
' q! F/ q: p7 ]$ d2 o: V# f! ]
但是令我奇怪的是,里面的字竟然很少有错的。—— 如今技术升级了,盗版书虽说常常比不上正版书那么精美,但是内容往往是与正版书完全相同的,没有什么不同的错误。当年的盗版书可不是这样,除了纸质、印刷、装帧差之外,书里的错字太多,这是最主要最常见的问题,还有遗漏(字、词、语句甚至段落、篇章)、颠倒、甚至多出的情况,很多都让人头皮发麻、无法卒读。, g& D( h$ r6 `

% i( M3 Y: q& Q5 K/ _当时看到这本很少错字(后来发现一个错字都没有,大概是已经采用了新技术了)的盗版书,已经感到“新奇”甚至有点欣喜了。再看内容,里面对词的解释,名词有可数不可数,特别是动词有组合格式的介绍,这对二语者简直太实用了。" {' ?, t% K2 R$ g

- }( l. \9 a. x/ \" r) @+ n这本辞典就是大名鼎鼎的“牛四”。我不会讲价技巧,花了三十大洋买下了,喜滋滋地带着这个大厚本子回到了家。后来有年轻“同伙”说那样的书,十到十五块钱就能买下了,但这丝毫没有影响我的心情,我太喜欢它了。这本词典收到了《现汉》、《古汉常用字》一样的高级待遇:被翻了又翻,写了又写,弄得面目全非,惨不忍睹。后来我读研了,看到有“增订本”出版,买了一本二手的,正版,但是我还是喜欢用那本旧的。正版的反而常常闲置着。(就是照片上床里边呆着的那位)。+ u1 ~: z3 _! H# I- Z1 X1 ^

' U% v+ L( L* `- T
0 I- m$ y6 r( W2 C  Y$ |, u后来我买了数千元的书(这可不是个小数目,那时候工资少啊),包括一些工具书。其中值得一说的是《辞海》,九九版。这本书可以说是很花了一点钱的。之前老家有一部七九版的《辞海》,我在老家没事的时候常常当初百科全书去读,而且常常动手画。这时候我弟弟(就是我给他词典的那位)老是跑去向老爸告状,老爸必来批评。如此心情受到影响,看得就少了。不久他们就把这部三大卷本的《辞海》当废纸卖了,可能觉得这样爽一点,好低级无聊。我买了新辞海以后看得却不多了,因为这时候0 M! L# R) H( ^2 G; Y9 W  g
/ a2 y" D4 ]. Z
5 z# G, z9 _; I  F. j+ y2 Y
% D1 y& e/ x  D! l" ~
【这个名人牌的硬件版电子词典外壳是全金属的,很硬很重,有其他电子词典的几倍重。我喜欢。因为这可以避免携带时被压坏(这是容易发生的事情),也不容易摔坏。$ s! Y  F# m6 B1 H( ]
9 S$ h3 B  o& ]1 x; o- A
它的缺点是只能用干电池。说起这个还有一个小小故事。由于我是经常长时间地玩,很费电池。我想把它改装成能用交流电的。技术上这很容易办到。问题是材料。我网购了一个低压变压器——可以把220V的交流电变成1.5~12V的直流电。那个名人电子词典只能用几伏的直流电,这样问题就可以解决了。电线是否好买?当时似乎不好买。至少当地不知道哪里能买到。一天我走路的时候,看到修电动车的小铺门口有一根电动车上拆下不要的电线,我捡起来一看正合用,就是太少了。因为好久没有买到这个东西了,我就厚着点脸问摊主,能不能给我点长的。我知道他要那个没有什么用处,但毕竟那是人家的东西不是?他看到我要这个“没用的”东西有点诧异,但是很豪爽地动手就剪正在修的电动车上的两根导线。我一看他要从中间剪断,忙问可否剪长点。他二话不说,齐根把两根电线给剪下来扔给我。还问:够不够?我连说够了够了。千恩万谢告别出来不提。
1 P  S0 a' i* S, `/ ^6 j% q: h" m! L9 E) C9 V4 r# X1 \
东西是有了。但是要改装还是不那么容易的。由于这款名人词典并没有预留改装的余地,要把两根电源线固定在原来的装一节干电池的小空间里还是不容易的。接通很容易,但是一动就挣开、断电了。我曾经用过软物填塞、方便筷子顶住的办法,效果都不满意。后来我把电线的两个线头团成团,然后用截短的方便筷紧紧地抵住,然后把剩下的空间也填实了,这样筷子在里面就不会移动了。然后两根绕起来的线预先打个结,再从在小盒子开口的缝上预先烫出来的小洞里引出来。再用透明胶纸把电池盒的盖子紧紧地沾紧在词典上。这样,里面的线头不会自动移动、断开了,即使从外面用点力拉也拉不动了,问题完美解决。变压器的电压是可以调的,用最小一档正合适,如果不当心把电压调高了,电子词典就烧坏了。为了防止万一,我用截好长度的一小段用过的水笔芯的空管塞在那里把它的调节开关顶死了。这样呢,线有两米长,足够用,也不必老是小心翼翼地担心断电、不敢稍微动一动。动作大大的甚至轻甩都没有问题,用起来实在太爽了。4 g% R7 O# F9 J# s9 j* j) c8 l* e
' \+ f1 ]. D4 q3 o8 K
说起来好笑。当时住的地方十分蹩脚,但是我装了宽带。为了用这个宽带,附带买了一个苹果智能手机,每月要交一百大元,实在是很贵的。由于有宽带、电脑,又有用交流电的电子词典,我当时又处于自我封闭的状态(非为自闭而自闭,将以有为也。两年卧薪尝胆,终于达成伟大目标,可慰平生。只可惜被头脑糊涂颟顸昏乱的负青破坏,恨无以复加),竟然不知道智能手机为何物。每天只是把他充满电(实际是一直在充电),仅仅起到移动电话的作用。尽管偶尔在电脑上看到什么手机啊手机程序什么东东,也没有引起注意,就像现在我知道可以扫码付款但是我一直没有用过也不知道怎么用一样。直到九个月之后,偶然把它拿起来玩,发现竟然有这么多功能,跟传统的移动电话完全不同,大开眼界。而此时苹果电脑已经升级一版又一代。
( b$ H1 ?* ?" L& B5 \' D  c$ v4 Y1 W0 g8 G+ Y7 e( l
如果现在这个改装后的我十分喜欢的电子词典还在身边的话,我还是会十分喜欢它并且经常使用的。拿起来就有一种亲切感。
' g. {% k9 _- a: g/ ~8 K
+ g  N2 t% ~" n3 h  H  _8 y可惜的是,这个电子词典还有音箱已经好多其他卖不了多少钱但是对我很有用,买新的要一千多块大元的东西都丢在了那个差劲的老房东家里了。当时租的是他的单元房的地下室(他单元房租一份钱,地下室另外出租),地下室狭小幽暗,钱却要不少。后来我发现稍微加一点钱甚至碰巧同样的钱就可以租到正式的一室独居房,也曾动过心。但是我这个人就是怕麻烦,做事喜欢简单直接,怕环节多,怕费事费时间。后来也就算了。
! s/ y8 {7 B+ G8 K
! ]9 W) e: }0 e话说这个租房的死老头和他的死老太,除了房租贵得黑心外倒也没有什么可接触到的缺点。由于是本地居民,他有几处房子,不说房子本身的价值,就是房租都可以享受高水平的生活,还有很高的退休金。但是这个死老太就是死命省钱,所有的衣服器用都是剪他儿子的破烂,连鞋子都不舍得买一双,只知道攒钱,绝不花钱。估计都是为了给他的儿子。这是别人的事,倒也算了。
$ @3 W% I7 d( G% u" `5 `# X) X$ p: x; \7 h5 ^* l" x
就是一条,每次马桶坏了、窗户坏了(就那点可怜的可能坏的东西还老是坏),打他电话他总是不接。说法是:电话一接就关机了——天!电话不能接那你还要这手机干什么?他的手机的确很旧很烂,但是我总怀疑基本功能还是蛮正常的。找他修要跑老远到他家去找他。到了他的公寓楼门口,按门铃,他们即使人就在室内也装死不应门。实在烦了,在楼上喊话,非常不耐烦:小__,你来干什么?真他妈的差劲!有时候随着楼内的住户“溜”进单元门,到了它家门口,按门铃,它们装死。有时候直到他们同单元的住户帮着喊才开门出来。跟邻居“热情”打完招呼,“迎”进“客人”,赶紧把门关上,第一句话仍然是:“小__,你来干什么?”这狗日的。: d* u& R' j0 \7 J
1 x+ o- [" b5 U3 |
话说我达成伟大目标之后,有个时间空档,找了个临时的工作,准备工作几个月,挣点钱,然后就去继续伟大目标。找到临时性的工作以后到工作的地方去住,我搬家的时候,因为零零碎碎地买了不少东西,不能一下子全带走。就先把包括我那个改装过的宝贝电子词典、音箱还有好多“破家值万贯”的东西放在那个死老头家里,说好过一段时间去取。8 E( ^/ e- T5 Z0 z7 X  t

- A; T7 D9 q0 Y2 J7 B. B" l哪知道,工作的地方赚的很多但是报酬极低而且对员工态度极差,连半天空余都难得抽出。好不容易抽时间去了两趟拿暂放在死老头那里的东西,老家伙都是装死不接电话不开门。只好作罢。6 e* C+ z: ^) x0 o, r+ F" n. k

& z* B3 q5 N, j2 i4 `/ c; p8 u看死老头的性格,似乎不像是贪图那些东西,况且那些东西大部分它用又用不上或不会用,要卖又卖不了多少钱——尽管对我来说都是宝—— 不知道那狗日的为什么就是不愿意接电话、开门,莫非怕人家一刀宰了他?其他他倒没有恶到那种程度,不值得人家陪他。倒是那个临时工作地方的“老板”太恶劣,常有员工和前员工想动他的手,不知道现在是否还活着,也许早已化成了灰。5 Q1 l3 p# O) z; U+ Z9 U( y
; k0 P8 L+ y3 l4 r( m
7 V8 D  _+ Q6 c# n. c1 Z( W
说得很拉杂,几次写的,比较乱。头绪都不情了。4 J. U$ G9 A, A( }; {  L$ w
; t% x% A/ M: S; V7 ]; Z& _- t
下回再接着写。
1 }" `8 `$ j, G4 e' b; F0 D1 }0 Q; I

8 e0 D" f; ]: w- Z1 W& Y  [6 `  c0 M+ s) _4 I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免费注册

x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6-9-21 13:36:47 | 显示全部楼层
可以看出,楼主真喜欢辞书和读书与吾乃同道也!本人因兴趣和工作学习需要,过去若干年购置过大小几百本汉语和外语、语言及专业方面的辞书,在此就不具体说了。这十多年大大得益于电子辞书,纸质者仍然购置,只是更精选了!这七八年来从此论坛上众无私网友的辛勤劳动中更是收获无算!再次对他(她)们表示诚挚的敬意与谢意!本人几十年喜好读书,从中得到无穷的乐趣!前一阵刚写了一首叙述自己阅读生涯的《书痴乐》,有兴趣者可前去览看一下,欢迎提意见和分享读书的欣悦:http://blog.sina.com.cn/s/blog_7bb936670102wkex.html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6-9-21 12:26:19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晒的词典一点美感也没有。。。感觉像垃圾堆一样。。。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6-9-22 11:14:08 | 显示全部楼层
大熊部落 发表于 2016-9-22 02:38
2 k6 ~/ C9 p- L( u/ W3 Z上面第二张图片里说:“我做了作业”不能单独成句,而要说“我做了作业了”。
4 o; z& t1 b) K  K, M# c0 W: e3 K
$ a5 V, ~8 `2 _6 b你认为“我做了作业”不 ...
" c7 m+ _+ C$ O5 y1 K
先说几句有关的话。语言是一种技术,要求它内部有统一的逻辑,这样才能完成它基本的表意、交流的功能,但语言又是一种习惯,它的成立与否有时候完全在于语言社群(母语者)的接受程度,因此表面上呈现一定的内部“矛盾性”。它之所以不是真正的矛盾,是因为看似互相矛盾的案例实际上都有相应的语境附着在上面,输出和输入者凭借这些语境综合判断、理解言语的含义,并不矛盾或没有困难。+ A7 x8 x6 S$ }+ w8 O) w) w) a) A& \9 N
. K+ W. M! o+ v/ A& f; x
写文章的人只有一个人或几个人,无法代表所有使用者的理解(况且使用者有时候意见也有分歧。试举一例,美国传统词典四版对争议较大的用法,在选择其中一个的同时,还表明usage panel的不同意见),那么这就往往造成以个人或少数人的意见代表整个群体或大部分人的意见的问题,一个言语案例是否成立,有时候也就往往存在异议。3 H2 w7 x1 a, b1 @6 T2 Z

2 C( c9 c, R; Y+ G9 O) s  `这个问题比较可行的解决办法有两个,一个是进行语言调查,这个办法是传统的方法,现在也还有价值,但是费时费力费钱,往往不能常常采用,而且调查方法、样本大小、代表性等等都容易出问题;另一个办法是用语料库进行分析,当然语料库本身也有个样本大小的问题,越大越好,还有样本的种类、取样率等等涉及的可信度问题。无疑这是个更可行更方便更科学的办法。4 H, X3 c( @3 _0 w+ q2 y

. p: T! p! F2 s' D# @* s% Z) V( h就你提出的这个问题,我也说一说自己的意见。其实这个问题在语言学者中基本上不是个有争议的问题。首先我们要知道什么叫“成句”:它的意思就是在一定的语境下(所有言语都必有其发生时的语境),只要说出来,在此特定语境中的听者能理解,一般没有歧义(除了故意造成歧义),即可以理解,能够完成交流的功能。这是一方面。! T0 {0 Y. o1 i# B8 ^. Y1 Y
, f- i/ O8 ]( v" [! Y( w
. G# |" B- R2 O# ?& i  y
另一方面是,一句话要成立,除了要能表达一定的概念意义、理性意义之外,还必须有一定的“语气”,即表达说话者(输出者)所说的话的目的、用意,没有语气的词语组合无论多么长,无论概念意义多么完整、明确,都是短语,不是句子,只是组句的成分。; R7 ]6 n7 k" j8 |
* p( t5 Z- h2 Q2 g; Y& N
常说的语气有陈述、判断、祈使、感叹,这是粗分,还有其他分法和种类。“他来了”这个简单的短语加上语气可以表示几个“句子”:“他来了。”、“他来了?”、“他来了!”。' _7 T* x4 L3 K# F1 ~  i& `
( `7 j: ^/ Z& {! u; l
8 O" c3 S+ ?; F
明确、完整的概念意义和语气意义这两种意义是一句话成立的必不可少的两种要素。
! D9 j2 u6 l/ s/ q% ~
$ X, g0 L: D3 F& p0 B所谓明确、完整往往不仅是由词语组合决定的,语境往往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 h% H1 C+ {* |0 z5 \: ?
2 l% w7 }2 N& s# u) O# I—— 你不喜欢吃螃蟹?—— 嗯。(只有一个字,一个语气词,但是句子成立。)5 H% a7 C" T/ d8 A, S3 W# K8 }
) j$ U" }% B$ o9 }
—— 你不喜欢吃螃蟹?—— 嗯?(句子成立。但是它的意思还是要由更具体的语气和语境【包括上下文、情境、表情等】决定。意思1:你说什么?我没听清。意思2:靠,不会吧?你这话没逻辑呀。我前面不是说了我喜欢吃虾蟹吗?). X3 @4 l$ [# n4 ~. q2 U' f" I
5 v. r1 t0 l- T% U' x1 W

, i6 [0 u7 _! D( [传统语法科学性较差,比较粗疏,而且往往以个人的感性认识代替客观事实(语言实践和多数人的看法),往往经不起分析;而写书的人往往局限于传统语法,不采用新的已经被证明或大部分学者接受的成果,而且往往陈陈相因,辗转传抄,很多已被证明不成立或不好的说法仍然不断出现在文章、著作中。
+ W4 f" c( p0 o* I# X4 Y2 X& a& p% B: c

" n" R' j  r  s! I. z传统语法认为,没有语气的短语不能成句,这是对的,上面这句“话”,说它不成句就是依据这个;但是它对“语气”的界定过于狭窄,并且常常不考虑语境极其复杂和丰富多样。
, ~( _% A) t- ~
* f5 F' k: j" g6 K从上面的分析来看,“我做了作业”能不能单独成句不能简单判断,话句话说,如果说它一定不成立是错误的。
7 `$ r; U; h' g& U: _, y, O7 t9 R) M
—— 你上午都干什么了?(爸爸下班以后检查小孩的“工作”)
( f$ t3 Y9 T: A# u$ v—— 我做了作业。(这可是正事儿)  【单独成句,陈述语气,上下文语境】! j$ l  L! {& x$ f4 _

- Q5 x, S1 B4 T/ l, E3 ^( f' Z$ A9 N8 A' u8 H
—— 我做了作业,洗了衣服,又把菜摘好了,做的事还少呀。【成句(单句),但不单独成句,语篇内语境】
( i' v) X+ ?; o& z4 K
9 p5 V% w+ X" l3 _) I) r$ t…………
+ w+ X" @) @$ n
7 x6 K. S9 ]6 Z7 h, O3 z2 p5 a上面说的语气是粗分,陈述语气也还可以细分。例如上面这个单句的语气就是陈述—列举语气(通过语调、语速等表示。有的话一听就知道还没说完,或者是接着上文<自己的或别人的话>说的,这也是一种语气)。语气还可以有别的分法。% X6 M  s; Z( I5 @+ r! {" Z. n
9 r) k. q1 V% G5 x# G# Y: V1 ~
语气的表现方式有语调、语调+语气词及其他。8 A: Y# J* |# |( e# d# P1 S& z0 T
/ g- S7 P4 g" @8 N
语境的种类一种分法是句内语境、语篇语境、情境语境、社会历史语境。
( G0 `- h$ A) J1 I- e2 h4 s( m, C
说一下句内语境。有时候句子内部的其他成分可以使某种结构或小句的成立或者确定其具体表示的意思(有歧义的结构)提供条件。例如,兵、民这样的单音词,在现代汉语普通话里一般认为是不能单独使用的,但是在“我是一个兵”、“立政为民”当中就可以,这是因为这些例子当中的“兵”、“民”都不是孤立地作为词来用的。普通话中一个重要的现象就是“对举”和“并举”往往能够使一些原本不能单独使用的语言要素变得可以单独使用,例子很多。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6-9-20 14:33:00 | 显示全部楼层
当年自己把“名人”电子词典直流改交流的示意图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免费注册

x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2019-11-16 20:51
  • 签到天数: 178 天

    [LV.7]常住居民III

    发表于 2016-9-20 14:34:11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我08年坐火车去上海买的朗文四原版词典,现在还包装的好好的,不舍得用啊。前年托人从英国捎了一本麦克米林搭配词典。最近几年没怎么买。朗文6,剑桥,麦克米林等主流词典我没收集齐。郎6实在有点贵,舍不得出手啊。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6-9-20 18:35:14 | 显示全部楼层
    shakahenryqht 发表于 2016-9-20 14:34
    $ R5 l! v, c% I$ n* H# h  J楼主,我08年坐火车去上海买的朗文四原版词典,现在还包装的好好的,不舍得用啊。前年托人从英国捎了一本麦 ...
    # |; b9 F. t7 {' w1 m' `' r
    有的词典是很贵。我图片上的那本新牛津,标价398元,二百几买的,很贵的。我喜欢上面的词源信息,买之前也有点舍不得,后来牙一咬脚一跺还是买了。7 D9 O0 D/ m4 {$ e; Z8 c% b
    8 K7 F% F) n5 d& b& d" J% z* ^
    当年毕业之后工资很少的时候,有一次在书店看见《牛津现代英汉双解词典》(即coed的汉译本),也很喜欢上面的词源信息。当时虽然经常买书,也很喜欢这本词典,想动手但终于还是没有出手。后来读研的时候看到新版,还是很喜欢但没舍得钱出手。
    ' [* X# `" e( a  K( k/ e4 m: x5 L+ y5 `- O9 Z
    这次买新牛津,主要就是看中其中的词源信息,其他方面的有其他词典没有必要买了。《牛津现代英汉双解词典》的词源信息和它基本相同,要便宜不少(一百多块),我想入手牛津现代,要省不少钱,但是牛津现代上面的词源信息有的地方词形有点缩减,没有标出词的完整形式,就是这一点点美中不足,我决定还是要爽就爽一把,买了新牛津。
    ! o$ ?  Z- U+ q* V6 J
    ! K; f) k# T; e& ~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6-9-20 18:35:36 | 显示全部楼层
    meigen 发表于 2016-9-20 15:15
    : {  f6 W- y( |% N纸质的话能买缩印就买缩印的,要不然放不下(x! L; e6 `5 H; _$ J. H5 k# ^
    现汉6现汉规3古汉2辞海6汉大字2 ^6 V  ~- [/ b
    牛津8朗文5新英汉4

    8 b) s& |# w4 M7 M  W0 ^$ n7 v很丰富啊你的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6-9-20 22:26:50 | 显示全部楼层
    纸板的我倒觉得有大字版的尽量买成大字版的,看着舒服

    点评

    是的,我也喜欢看大字本的。就是比较贵!  发表于 2016-9-20 23:59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0-10-15 17:14
  • 签到天数: 10 天

    [LV.3]偶尔看看II

    发表于 2016-9-20 22:47:23 | 显示全部楼层
    今天来了涨姿势了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昨天 11:37
  • 签到天数: 2611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发表于 2016-9-21 06:18:01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写的很有意思。期待下文。

    点评

    谢谢鼓励!  发表于 2016-9-24 01:29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6-9-21 10:16:41 | 显示全部楼层
    支持购买印刷版!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9-5-18 14:33
  • 签到天数: 12 天

    [LV.3]偶尔看看II

    发表于 2016-9-21 16:17:37 | 显示全部楼层
    kevinmzm 发表于 2016-9-21 13:36" c/ X" C# {, q* ^8 u9 Z+ M
    可以看出,楼主真喜欢辞书和读书与吾乃同道也!本人因兴趣和工作学习需要,过去若干年购置过大小几百本汉语 ...
    . K7 R! b, F- L6 ]
    真是个书痴!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6-9-21 23:49:26 | 显示全部楼层
    kevinmzm 发表于 2016-9-21 13:36
    9 R) Q$ _- u% f' N/ k可以看出,楼主真喜欢辞书和读书与吾乃同道也!本人因兴趣和工作学习需要,过去若干年购置过大小几百本汉语 ...

    , C" B* M7 j) y3 P, Z/ ^6 o( D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6-9-21 23:49:44 | 显示全部楼层
    发个小众。1 r. ~1 R: Z1 y0 f# E3 }$ K1 {% p

    6 d/ k4 f' ]" e8 ~$ y(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免费注册

    x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6-9-22 02:38:41 | 显示全部楼层
    zhu1234 发表于 2016-9-21 23:49
    1 p9 `  x$ }5 p1 T" p- S发个小众。

    & N1 s4 J8 X* K  a上面第二张图片里说:“我做了作业”不能单独成句,而要说“我做了作业了”。
    ( {) G. a1 J5 l, Y
    2 I. ?1 S6 k9 v  n你认为“我做了作业”不能单独成句?
    ; ~. T8 ^5 M1 Y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6-9-22 07:10:43 | 显示全部楼层
    大熊部落 发表于 2016-9-22 02:384 @+ u- T) o& \7 `
    上面第二张图片里说:“我做了作业”不能单独成句,而要说“我做了作业了”。1 s: W/ ?! u9 B' N! O2 H3 Q
    8 ]$ ~/ g6 J& ]/ @  p+ l
    你认为“我做了作业”不 ...

    , O) {6 d" k* |' W- P3 A例子可能是这样的。“*我做了”不能单独成句,而要说“我做了作业”。即便是“我做了”,若是出现在回答时,也是可以的吧。
  • TA的每日心情
    擦汗
    2023-11-29 11:30
  • 签到天数: 335 天

    [LV.8]以坛为家I

    发表于 2016-9-22 13:57:08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url=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378356&ptid=18352]kevinmzm 鍙戣〃浜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2025-4-16 03:54
  • 签到天数: 1989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发表于 2016-9-22 18:35:24 | 显示全部楼层
    超级敬佩楼主啊!
    ; f: N7 @5 \2 K7 d" [+ w1 t/ v; X& t/ k
    我自己英语方面的话,最早是国内自己出的各类英汉字典,然后是牛津中级和朗文当代双解,再后来牛津高阶,再后来韦氏和美国传统,后来就主要用电子版的了。
    ) ^7 X) k+ P) c. E3 d中文一直是古汉语,新华,现代汉语,以前一直有更新版本,后来有电子版的了就不再买新的纸版的了。哦,对了,家里还有辞海,有前后两个版本的缩印本,还有一套多卷的全版。
    7 C# Q- P* i8 M6 l1 K  {6 f法文的最早是国内的法汉(记不得名字了,现在不是当废品卖了就是压箱底了),拉鲁斯法汉双解& c3 f1 B( U/ n- H; ?2 o
    日文的用过国内的某日中词典(也是找不到了现在),而且现在自己很难得会看日语资料。
    2 z( c  y" y( U# v1 m德语,意大利语,拉丁语断断续续有空时看着玩,所以都没有自己买字典,都是网上找的电子辞书。
    $ E" q/ \+ ?  |. v& b
    + t. |1 Z2 @) k3 j! b: \0 E% i另外,纸版书确实有好处,我虽然有洁癖不大爱在辞书上写写画画,但是有时候发现其中有错误(我都会慎重反复确认的)我会在页面贴上报事贴做好记录的,这是电子词典不具备的(至少对我这样不会编程的小白是这样)。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6-9-23 03:11:06 | 显示全部楼层
    yhemusa 发表于 2016-9-22 11:14( g  I6 Q1 y8 {& o. x+ Y
    先说几句有关的话。语言是一种技术,要求它内部有统一的逻辑,这样才能完成它基本的表意、交流的功能,但 ...
    8 l& j3 v5 X+ ?1 d! G5 K3 Q$ h
    老兄,你打这么多字,我都认真看完了。
    - O3 \. d- G: Z7 o( g  V$ Y0 B- r" H3 M2 G
    你认为“我做了作业”能不能单独成句还不能简单判断?- z  g" p- P9 R
    + d8 W, b9 w. O4 [: V% L7 P5 W
    楼上的zhu1234老兄也认为可以单独成句,估计任何一个小学生都持赞同意见,此例与AHD的专家辨析毫无共同之处。5 }" i% }+ e7 r" ]

    % O, f# n2 W5 k; f- j& [主谓宾俱全,而且是完成时态,难道不算句子?
    - s. R7 j7 F) p$ P+ V, c, w; l' @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6-9-23 03:27:37 | 显示全部楼层
    zhu1234 发表于 2016-9-22 07:10) e/ C3 N9 W9 o5 P
    例子可能是这样的。“*我做了”不能单独成句,而要说“我做了作业”。即便是“我做了”,若是出现在回答 ...
    2 c: t# J- w" G! s0 h/ v% M  G$ I6 G
    书中本来想说“我做了”不能单独成句,但是例句却写成“我做了作业”,后者根据书中的定义(“带宾语”)是可以单独成句的。
      a% U3 G- M) e9 w9 k
    % ?  M9 J) D* ^% k. c  e1 _观点不同还可以讨论,但该书是自相矛盾,所以绝对是错的。! m6 d& q. K% e0 u$ ]  G
    * H. ~7 q9 X  F% |
    像楼上那位老兄更是错上加错。4 A+ D* P- Z# b1 I* h6 ^9 b1 q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6-9-23 08:32:2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eeshu 于 2016-9-23 08:50 编辑 & [8 C- V' j5 K# o/ m$ U
    大熊部落 发表于 2016-9-23 03:27
    5 x! h. M; Q: r4 |8 P( Q- e" T书中本来想说“我做了”不能单独成句,但是例句却写成“我做了作业”,后者根据书中的定义(“带宾语”) ...
    0 ?3 _0 W& A% U9 T. A
    + ?* ?* L* M2 D* z+ u+ h, z$ [; V
    书中例子确实有问题,但是yhemusa的说法有一定道理。成不成句不完全视句法合理性而定,zhu1234认为的“我做了”也能成立其实就是从句法合理性来判断。而从语境信息是否充盈来看,“我做了”确实不能单独成句,而“我做了作业(了)”却可以。, Z" r3 k' u2 h
    & C0 E3 {/ ~" V' n, j
    yhemusa想说的实际有两层意思。一是成句与否不能完全根据句法合理性判断。另一层意思是,言语社区的判断通常不会整齐划一,合理性往往不是all-or-none的问题,可以有程度差别,所以单纯依靠内省判断不是最佳方案,不妨接触survey和corpus investigation。
    & u+ c$ E. D: T, t0 a. N% i* G4 C, L; n* n+ e
    老兄看出了书例的问题,却不一定要完全否定yhemusa的解说嘛。% ]6 ]" A+ G( u, {" F2 U

    9 x1 l& P4 J2 J4 u我也来晒个小众
    2 }5 V: D8 l7 M/ ~6 y9 f% U1 \+ B

    & s* ]' S; H0 k) A+ ]7 u/ n- I  F0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免费注册

    x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6-9-23 15:25:43 | 显示全部楼层
    eeshu 发表于 2016-9-23 08:32
    * h- Z% B% K0 X! V7 Z2 u书中例子确实有问题,但是yhemusa的说法有一定道理。成不成句不完全视句法合理性而定,zhu1234认为的“ ...
    3 @8 ^) W  C6 A. w8 K0 ]9 t
    以上只讨论“我做了作业”是否能单独成句,我说“错上加错”也是对他为此句作辩解而言,并不涉及他的其它观点。原书显然是错的,只要承认这点就行了,再辩解也没用。5 V) {! v" I: y

    0 ]+ X* M8 ?2 j$ S. A换个话题,我买的词典不算多,主要是一些冷门的东西,如《敦煌变文字义通释》等,还有就是各种成语典故词典。图片就不上了,因为书都不知放到哪些箱子里了。
      W0 T, @4 Z& M8 O, ^7 m, ~5 `0 o7 z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6-9-24 01:09:28 | 显示全部楼层
    yhemusa 发表于 2016-9-22 11:14/ o. O0 T1 l/ J' X
    先说几句有关的话。语言是一种技术,要求它内部有统一的逻辑,这样才能完成它基本的表意、交流的功能,但 ...
    ' i* P) J. g  U8 Y' G) T# D, j8 \
    谢谢鼓励!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PDAWIKI |网站地图

    GMT+8, 2025-5-8 06:44 , Processed in 0.029341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