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8-1-11 15:50:2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henices 于 2018-1-17 10:28 编辑 ' `5 y8 Y5 f6 F+ g" \2 {/ j2 N7 _/ K
) b& _. c+ {8 T2 C$ G大概率是误报,要想搞清楚这个问题,需要先注意下面几点。% G/ o$ ]' r) |3 X6 y; J
S0 R# S) r* l, W- D! S1. 下载来源, m: l4 E# w% N( x) W& j, k
% h5 ?2 j5 x# P) w
这个很重要,因为GD,开源的缘故是有可能重新编译插入恶意代码的。
3 F6 t5 q# e2 X* Q但这么小众的软件,黑客看上的可能性不大。5 K T+ c+ W( p# O/ O: `! u& `3 q! K
8 Y, R( I" M/ d, Q
2. 是否真有什么恶意行为
+ G! T' s$ m4 R1 u! T9 G* A, G- N) N% v' d, }
排除了1 的问题后,问题就变成 GD 是否真有恶意行为。这点O大和 thinkinginlast 说的4 h6 Z* l, e' _! a
已经比较清楚了。 h- I) L" G" J+ K8 H+ u8 r
; T8 W+ A" \ t* |' U; M
安全软件报的多是启发式,其实并不准确。像监控剪切版,OCR 等行为,
7 F2 E- G5 @& V2 d* l+ E7 j很可能被监控,但其实很多是为了完成正常软件功能而写,不用过分焦虑。) _- r) n% Y, \2 D1 ~
O- a' p: _. u; A( ^回到 360软件本身,我从来不使用 360 系列的软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