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上百科 - PDAWIKI

用户名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89|回复: 2

[词典讨论] 朱绩崧《英汉大词典》第三版:我的第一印象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25-5-11 00:21: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klwo2 于 2025-5-11 00:26 编辑
/ o# ?5 J" ^9 O* ^& V' ^7 A
3 d2 B+ j- b, Z" \# G1 @9 } 收到书了,自然是开心的,随便谈谈第一印象。
4 {1 r6 O/ f: Z2 f
* `9 p7 A8 B, C0 U# c/ G# y3 W# k! ](1)
4 C& n  S# ^% I3 V) h/ i1 s
% Y+ \4 E7 e( |5 U4 q+ H  G+ S+ D6 D五年前,我写过这一篇: 关于《英汉大词典》第三版,我的三大愿望:https://www.pdawiki.com/forum/thread-41684-1-1.html
6 F  {; q: K9 d4 e( F/ ?8 y( A6 r' m
2020年的时候还没有ChatGPT呢,那时候我感觉到了一个事儿:「聪明人应该看出来了,我的三大愿望和编者的方针有不小的距离( U% c; `/ h# M- G

( e1 U" t! V6 A: Q+ @& S6 ?0 F事实证明,确实是距离不小哪!文中提到的10个单词,是我觉得不太满意的地方,查了一下刚到手的热乎乎的第三版 —— 都没变~
5 i8 b7 b1 |# r% Y5 N* j% v2 a9 O  R9 n$ R
我对第三版并没有什么特别的预期,编者跟读者想不到一块儿去也很正常。所以我看了看其他地方。  w* q" y1 P* {3 K( g7 s) Y9 l4 x
- }1 e8 [0 M0 D4 H
(2)  s5 e5 s4 U8 {0 X& W

4 A! {/ M) T$ I% o& k2 S% S6 I这次第三版发布,我留意到了一个数字:
9 ~! n4 S* q# C2 r. a5 O
' k! C; F$ f& R: W% C
《英汉大词典》(第3版)修订占比近30%,收录条目约25万,坚持“查得率优先”原则,全面覆盖英语语词与百科门类。语词条目注重规范释义,提供常见搭配及用法示例。百科条目涵盖广泛,释义与译文通达准确,为学习者提供可靠、实用、翔实的知识参考。

" J8 T4 m& H0 N8 ]# w4 A% I6 h( L8 x% v修订占比达30%是多大呢?一般人没什么概念。对比:
! x5 m& g8 [8 P6 ^: e% q/ m& `
% U# _/ {& J2 Q  X+ u3 z《辞源》第三版:: W# d: A' @7 U7 a9 Q
. Z# W' R* s" M9 h0 g
对照可靠的文献版本,复查了书证的原文和出处,纠正了书证的讹误和不确切之处,更换补充了对梳理源流有用的书证。书证和释义的改动量达40000条,改动率达40%

- f+ |  q+ C/ J6 V5 d* y《辞源》第三版前言:
& ~7 U$ ^( M& }: d: [6 o/ Z% Q; O+ `: }5 a/ G+ H1 P
此次修订是有限修订,不是全面修订。新旧之间在体例上和释词方式、用语等方面可能会产生某些差异,这是很难避免的。如旧版有不少隐性书证条目,将释义与书证合而为一,本应重新改写,但原则上未加修改,因为修订时间有限。

$ s! F) K# n  q0 B! M! ~1 D+ i再看:
+ W8 u# ~8 Q) o. h3 a3 d
* w+ Y6 A" y* t
《汉语大词典》第二版自2012年启动编纂以来,聚集数百位优秀作者,在第一版37万条基础上,80%以上的条目都有不同程度修订,新增条目和释义达到15%以上,总字数突破6000万字,新的25卷本(征求意见本)预计将于2025年年底面世。
3 \/ j, l9 `' P7 V) W* J- x" F
怎么说呢?“修订占比”这件事有点统计魔法的意思,不同的辞书,怎么统计的谁也不知道,未必能直接把数字拿来对比。不过《辞源》第三版有40%的改动率,跟第二版的整体差距确实不大,主编也是在前言里承认了的,呃……7 G' `, E1 k) {. ]5 M8 [- o! a+ Q
6 a" ?6 F5 S* p9 y% e5 J+ {- c7 b
我在检查我五年前的“愿望”的时候,还是看得出来,第三版有所提升的,只不过用力不足的现象也是有的,这里仅举两例:
* Z  D7 y  E  t6 d
2 N# T2 I4 V6 H5 L例子1:discrimination ; @8 e% W. o; E1 t4 A" g! U

4 [; Y/ E8 ^( }: j《英汉大词典》第二版:/ O, N% ~. f; S/ z2 Y5 h2 T( f  |
* r0 r8 M! A; X' {

9 K1 w, L# k3 ~( `, j8 v) P8 U8 @《英汉大词典》第三版:* _2 c0 G$ s7 F2 a. `) Q

; v. U0 n4 F) H8 M+ Q# I9 S3 b
! f6 a' J4 z+ `9 M: d3 a第二版是2007年出版的,2009年以后奥巴马上台,英美世界最大的变化之一就是「政治正确」深入人心,英美报章用discrimination 表示「歧视」的用法已成为主流
/ N- g- F( B9 k0 d- M  T6 l! c* Z  W: f3 c
第三版还是坚持把「区别;辨别」放在第一义项,我也没什么好特别抱怨的,毕竟人家也没说第一义项必须是最常见的不是。人家只是在体例说明里头这么说——- p# L/ [& o% m3 z+ _+ U
& `$ x# v* t/ K2 a8 A- @
/ c* g; [9 o  e% [4 x5 w; D# }

1 r. y% W6 h3 i+ h第三版跟第二版比,调整了「性别歧视」的说法,从第二版的一个说法改成了三个说法,是提升了。, t! S; U9 K# m+ h& L9 Q4 Q4 F. i
2 `3 G: B1 S# u/ Y
不过如果我们稍微跟ESL词典比一下,还是有不足——4 g+ \% z, A( V( X, O
* u( s2 b+ k7 @% ?9 V
大部分ESL词典都还会举例「年龄歧视」age discrimination ,第三版没有4 p* i" r+ G- L% G" |. P2 ]
大部分ESL词典都会收录「discrimination against sb」的对立面「discrimination in favour of sb」,第三版跟第二版一样,只有against 一面
6 o* e$ t9 h  ~* [$ x! S「The applicants were judged without discrimination as to race, colour or creed.」这个例句,从1989年《英汉大词典》第一版继承到现在了,都过了35年了,编者似乎看不出来用语过时了,可AI这么说:# }& r" x( P# q

4 r9 b' Q$ W& s% i- J% J% I1 V7 R
& n+ h8 @+ P% B
/ X' v# ~) c% x& a" T例子2:stereotype) K% g4 j& @3 H

2 E2 Q1 _! H  t' L/ I' ]《英汉大词典》第二版:
, G) ^% |) m& _9 D
; z- u: D- A9 V3 V) @* ~- d$ N+ ]
9 D  M6 X- w: A+ U% N
《英汉大词典》第三版:9 f$ m* @. h4 j6 p

* j$ d8 T2 l) d- r7 k& U  o! c! i! q$ ]- K( D9 Y3 j# ~" h
好像并没有修订什么……
& q& J( o8 w* B, ?/ G6 t
/ p! q6 b/ `5 n7 z, W& s今天英美报章用stereotype,基本上都是政治正确的那个意义呢,铅版做第一义项……不过毕竟人家也没说第一义项必须是最常见的不是。
1 o0 d' \: l- [" W( k9 l% A5 |3 ], g' Q. s, S: W% l, l
《英汉大词典》的对译词「陈规;老套;刻板模式」都是不准确的(自己翻《现代汉语词典》就知道),「打破陈规」这个例子也是错的,近年来中文报章已经普遍使用准确的「刻板印象」一词来对译stereotype了,第三版修订者没察觉到1 w! p/ N( G; g' q

2 M0 O( S6 ^0 z, M- H8 U- n再跟ESL词典比较一下,racial/sexual/gender/cultural stereotype 这种搭配至少应该出一个,这是英美人天天讲、月月讲、肤色性别种族文化性取向都快讲烂了的东西,第三版没有改动,是失误。7 C9 @# x" [8 Q) ?0 D$ t& f) H/ |
1 P2 k1 x3 Y4 P" q3 w7 L
(3)
" X) f2 m' U8 |, R* L1 z
) n+ U! V" g; s6 c* |按照《英汉大词典》的宣传稿:8 h" ]9 {! N9 r- Y: `

# n; Q$ U: u! F0 N( W* m
为“表达中国、融通世界”助力
7 `% ~( \8 e9 C+ `2 |% B! P5 c! D9 T4 t; ?
《英汉大词典》(第3版)不仅体现了英汉双语之间的对应关系,也反映出中国在国际舞台上扮演日益重要且富有建设性的角色。词典大量收录、更新了与中国传统文化、传统经典、中国叙事相关的英语词条与例证,如“官窑”(Guan ware)、“二里头文化”(Erlitou)、“敦煌学”(Dunhuangology)等中国历史文化词汇作为新收词条加入;“小不忍则乱大谋”、“见贤思齐”、“礼之用,和为贵”等成语古文及大量反映中国各领域发展成果的表述则以例句形式收录其中,记录中国在世界舞台上的影响,为“表达中国、融通世界”助力。

& w7 B- Y! B, P8 ^5 B! X) h5 `0 s我对「英汉词典」收入大量中国文化事物这件事……有点……没感觉。 所以我随便看了两个条目:
8 F2 P4 I- J, _( w/ _9 [' Y- i6 |8 b$ w5 ^
1 h8 z9 q0 Y) q) s
! L( u+ i& ^" h! w# f7 M3 U
7 Y/ v  A  q6 T
+ k" Z' j& d, [8 |
「包子」在英语里有两个读音,「饺子」在英语里只有一个读音,这是怎么回事啊?而且即便我能接受宽式国际音标,这里标的音也是不对的。《英汉大词典》第三版编者似乎从来没有学过“现代汉语”课,不会用IPA表示普通话读音?+ L# l% a9 T/ u6 R- F9 \

, _& s' c" _' U' o* C7 y这里的音是哪里来的呢?是第三版编者照抄的牛津词典注音 这……奢谈中国文化是不是有点……
  c! y- ~( r. i
; t1 g* R" ^. A+ b0 i不过,考虑到《英汉大词典》第二版只有gyoza(日本饺子,是日本侵华带回日本,二战后日本被美军接管而传入英语的),《英汉大词典》第一版根本就没有包子没有饺子,第三版还是进步了,值得嘉奖8 J1 P$ D& M8 M/ B8 Y; L1 A3 ]

/ ~# S' o3 ^! Y7 y+ T. k0 u( b$ ^( }' i" f! Y% g; p
(4): Y& n- E8 x# L3 a9 n! W
9 b! s0 R9 V* A- U9 M; w
《英汉大词典》第三版出版,意味着一件事:不管喜欢不喜欢,要见到第四版,那就是15年以后了——人生有几个15年?( U1 _6 @3 o# A2 k; ^1 A/ L3 P

' h, p" c; j$ I我在这里纯粹讲第一印象,保不齐第三版有什么亮点什么特色,是我没有注意到的,想买的同学可以下手,期待大家一起体验,即将继续伴随我们15年的这位老师
2 h  ?8 \* M. S" ?* }" t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免费注册

x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2023-3-23 07:36
  • 签到天数: 100 天

    [LV.6]常住居民II

    发表于 2025-5-12 17:18:05 | 显示全部楼层
    朱绩崧的团队那仨猫俩狗的人员,干不到这么细致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PDAWIKI |网站地图

    GMT+8, 2025-5-21 05:09 , Processed in 0.019967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