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rxu
发表于 2011-2-1 01:35:13
感谢分享,以马内利!!
ttwrr
发表于 2011-2-7 11:55:18
基督教释经学手册
作者:格兰-奥斯邦
导论
??释经学(Hermeneutics)源于希腊文的一个字,意思是「解释」。传统上它是指「解释作者意思的原则或方法之科学」;不过,有人向这种说法挑战,而今天在许多圈子内,这个词已经只指说明经文目前的意思,与它原初的意义无关。这是本书两个附篇所探讨的题目,在那里我提出的看法为:对原初意义的关注仍旧是释经学的重点,这是合理的,甚至是必要的;释经学探讨经文过去的意义,也探讨它今天的含义。我反对今天有些人用「解经法」(exegesis)称对经文意义的研究,而用「释经学」称它对现今的意义。其实,释经学是含括一切的名词,而解经与「处境化」(contextualization,指将经文对今日的含义作跨越文化的沟通),乃是这个大任务中的两方面。
??若要正确明了释经的任务,必须具备三个观点。第一,释经学是一门科学,因为它按照逻辑和分类法,提供了解释的定律。在本书第一部中,我将根据相关学科--如语言学、文学批判等--所提供的大量资料,重新设定解释的「定律」。第二,释经学是一种艺术,因为它的技巧要求具备想像力,并能够将「定律」用在特定的经文或书卷中。这绝不可能只靠在课室中学习,而要在实际使用中不断操练,才能有所成就。我将从圣经本身举出许多例子,展示释经的「艺术」。第三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用释经学来解释圣经,是一件属灵的事,必须倚靠圣灵的带领。现代学者常太忽略神的层面,只从文学的角度来看圣经,几乎将有关神的一面当作文体(genre)看待。但是人的努力并不能使神的话语真正成为上头来的信息。巴特(KarlBarth)教导说,圣经的作者只是工具而已,这个观点固然不正确,但是他强调,圣经向人类说话,是透过神所掌控的「亮光」,这个见解却一点也不错。在研读圣经的时候,我们必须倚赖神,不能单单倚赖从人得到的释经原则。有关「光照」的教义,以下有一章将深入讨论。
??释经的工程也有三个层次,可以从代名词的角度来予以界定。首先是第三人称的角度,所提的问题为「它的意思为何?」(解经);接下来是第一人称的角度,即是问「它对我有何意义?」(灵修);最后则是第二人称的角度,尝试「与你分享它对我的意义」(讲道)。
……
ating8212
发表于 2011-2-7 21:33:58
谢谢弟兄!可谓新年礼物啊!收下了!
ttwrr
发表于 2011-2-9 14:22:53
基督教要义
约翰·加尔文著
Institutes of the Christian Religion by John Calvin
基督教要义中译本序
本译加尔文约翰原著基督教要义(共三册)为纽约协和神学院教授墨尼尔(J.T.MoNeill)所选辑的,导论亦出自墨教授手笔。墨教授对本计划赞助不遗余力,他本人曾主持编译英文之同一性质丛书。
基督教要义全书之翻译工作由徐庆誉及谢秉德二人分任;徐君翻译自第一卷第一章起至第三卷第十三章。谢君翻译自第三卷第十四章至终卷,并译其他三短篇。墨尼尔教授导论为许牧世所译。全书译出后经本所编辑章文新(主任)、汤清、许牧世、赵世泽四人详加校阅,除对照HenryBeveridge和John Allen两种不同之英译外,并对照拉丁文原作,对徐、谢二君原译修改颇多,故本译文责应由本编译所负之。
本译人名地名及其他专有名词大半根据信义会出版之英汉宗教名汇及基督教辅侨出版社出版之黎金磐(Dr.W.R.Leete)所编基督教专名英汉字典。
最后,编者与译者一同希望本译将使读者对上帝的尊严得到一种新的认识。
编辑主任章文新序于美国
一九五四年
ating8212
发表于 2011-2-9 19:11:45
又有惊喜支持一下弟兄
ttwrr
发表于 2011-2-12 21:05:56
《天路历程》
作者:本仁·约翰
以下是本书的尾语:
尾 语
读者,我已经把我的梦向你说明;
看你能不能把它解释给我听,
能不能给你自己,给你邻居解释一番:
可千万别解释错了;若是那样,
不但毫无益处,只有把你自己欺蒙:
由于误解,还会后患无穷。
你还得小心,千万不要过分
拘泥于我这场梦的外表的情景;
也不要让我的词藻或比喻
使你发笑或使你厌恶。
这是小孩或者傻瓜做的事;
至于你,要看到内容和实质。
拉开帘子,朝幕后张望,
弄明白我的隐喻,千万要细细思量。
只要你肯探求,你就会发现这些隐喻
对于一颗纯洁的心有多大的帮助。
大胆地抛弃你在那里面发现的渣滓,
可是千万要把真金保留下来。
要是我的金子是包在矿石里,又将怎样?
谁也不会丢掉苹果而把果核贮藏。
要是你认为它微不足道而全部抛弃,
也许我将因此再度步入梦里。
marxu
发表于 2011-2-22 06:09:18
又见吗哪!再次感谢!
哈利路亚!!!
loxi
发表于 2011-2-23 14:18:30
3qqqqqqqqqqqqq
ttwrr
发表于 2011-3-7 06:35:29
马唐纳所著之《新约圣经注释》。
作者介绍
??马唐纳(William MacDonald)是备受尊敬的圣经教师,在美国和加拿大出版的著作超过六十本,其中多本翻释成外国语言出版。
??《新约圣经注释》这本新约的逐节注释书,为马氏四十多年来圣经研究、传道和写作的硕果。
??马唐纳大学毕业后,再在哈佛商业学院进修。经过四年在波士顿第一国家银行工作并在海军服役后,便加入以马忤斯圣经学院,一九五九年至六五年任该院院长。一九六五年至一九七二年在美国、加拿大、欧洲并亚洲等地巡回讲道。一九七三年,在美国加州圣利安度开始参与门徒训练事工。
编者介绍
??范斯德(Dr. Arthur Farstad)毕业于美国华盛顿国立艺术学院,又在以马忤斯圣经学院、华盛顿圣经学院和达拉斯神学院修读。获达拉斯神学院旧约硕士和新约博士学位后,在该学院教授希腊文五年半之久。
??范博士是英文圣经新英王钦定本(NKJV)执行编辑,用了七年时间完成编辑工夫,一九八二年由美国Thomas Nelson出版社出版。《新约圣经注释》是范氏继后的编辑工作之一,主责书卷简介和评注的新约文本部分。
??除了编辑及写作外,范氏还在达拉斯积极参与传道事工。
ating8212
发表于 2011-3-8 08:23:11
谢谢辛苦啦!
ating8212
发表于 2011-3-10 13:11:55
弟兄你好,能制作《清晨甘露》——司布真,《屹立磐石上》——钟马田,《行在神的旨意中》——巴刻,《每日经历神》——布克比博士http://www.5aisb.com/web/womende ... henli/meirilingxiu/,这几本都是很不错的灵修书籍啊!辛苦你啦!
wayuzh
发表于 2011-3-10 17:55:01
友情支持!
jins
发表于 2011-3-12 01:44:38
赞美主!
ttwrr
发表于 2011-3-14 13:04:26
本帖最后由 ttwrr 于 2011-3-14 13:10 编辑
简单中的富足
作者:[加]菲尔•柯乐维
内容简介
这不是一本传授在缺钱日子中,如何过生活的小书,而是要帮助你发现人生的真正财富是什么!是一本会让你终生受用的作品。
书中的故事读来轻松愉悦,适合紧张忙碌、沉重烦恼的现代人,在匆忙脚步中暂歇片时来展读回味。只要你未来的一周,能每天找出五分钟或十分钟闲暇,这些故事将令你爱不释手、欲罢不能!更重要的是,让你找到简单而富足的人生!
作者柯乐维在本书中,通过36篇像短篇小说的生活小品,将你我生活中似曾相识的际遇,以充满幽默与盼望的笔法,借由有趣而温馨感人的故事,带领你学会人生幸福快乐而富有的36计。
回61楼ating8212:由于时间、精力有限,我只能转换现成的其它格式的电子书为PDB。你提到的那几本书我没有搜到电子版的,所以目前无法制作。如果你有电子版的,可以发给我。
wulilei_cn
发表于 2011-3-15 11:47:56
感谢主受益良多 阿门
ttwrr
发表于 2011-3-17 23:09:22
文理本圣经,值得收藏。
ttwrr
发表于 2011-3-24 21:56:33
基督徒须知
巴刻 著
导言
我写「基督徒须知」的原意,是要为爱慕真道的人士写一本教材,供应他们所需的资料,我也希望替没有机会上慕道班的成年人写一本自学教材。这样看来,这本书便成为我另一本拙作「认识神」(一九八零年证道出版社译)的姊妹作。「认识神」一书广泛地被采用作小组讨论。现在「基督徒须知」更提供一连串精简的纲要,附有问题及可供深入研读之经文。全书包括了基督教教义中心的三项要道----使徒信经、主祷文、十诫,再加上洗礼。这三项要道依次论到基督徒的信仰内容与神的交往和行为的准则。至于洗礼,就是初期教会里初信造就班的中心主题,论到神与人的约、归正、奉献和教会生活。我把洗礼这一章列在本书第二部分,紧接基督徒信仰内容一章,因我们受洗,正表示自己是归依该信仰的,再其次就是思想到祷告和顺服,两者都是门徒生命中的应有表现。除了在三处逼不得已提到天主教对使徒信经和福音书所产生历史性的错误理解外(现今许多的天主教神学家正努力去改正),我想,我的资料,也不过是巴克斯特(Richard Baxter)和后来的鲁益斯(C.S.Lewis)所写的「如此基督教」( Mere Christianity)所讲的。我希望这本书对所有保守纯正信仰的教会能够有所帮助。
我尽己所能,用最精炼、简洁的手法把要道写出来,好像钥匙一样,开启和引导你们自己去讨论和思想。要深入研究每个题目(虽然只是道理的初阶),最好回答后边的问题和研读所列经文。
教义问答(catechism)一词源自希腊文,意思是「使听见,指导」。因此有“catechetial”(一问一答的)、“catechumen”(接受指导的人)、“catechumenate”(提供指导的组织)和‘catechize”等字眼出现(catechize是动词)。因为指导的程序多以问答形式进,所以后来解作「问答教学法」。在使徒行传第八章,我们看到腓力如何指导埃提阿伯太监,而问答教学法就是指导的程序。
基督教不是人与生俱来就懂得的,也不是俯拾即得。基督教是需要人去学习的一种信仰,因此需人教导。教会的慕道班为此而设立。
第一世纪的教会中,成人信徒和慕道者经常源源出现。于是慕道班就按参加者的程度而采取讲授的形式举行。后来宗教改革者为了使忽略了基督教真理的基督教世界复兴过来,便集 中为儿童举办慕道班。自从马丁路德在一五二九年首开先河写成「教义小问答」(Little Catechism)一书后,一百五十年间就出现了数百种教义问题手册,虽然不都是单为儿童而写,但以儿童为对象的占了大部分。有一些是出自教会正式文献,一些则出自神职人员的个人作品。最著名的有英国祷告书中的教义问答( English Prayer Book Catechism)、海德堡教义问答(Heidelberg Catechism)和惠斯敏特教义小问答(Westminster Shorter Catechism)。今天,大部分的基督徒都以为这些教义只是单单为小孩而设,而不把鲁益斯的「基督教正解」、葛培理的「与神和好J(浸信会出版部)或史托德的「真理的寻索」(证道出版社),或哲斯脱敦(G.K.Chesterton,1874-1936英作家----编者注)的「正统」(Orthodoxy)等书籍,看作同类的教义性著作,因为这是为成年人而写的;其实,这类书籍也是为指导非信徒,或使信徒在基要信仰上站得更稳固而写。因此,这类书也应该拔入教义性书籍之列。
今天亟须重整成年人慕道教育。我们不必称之为「教育」,或像以前信徒教导孩童一样,应用预先订好的原则去实行填鸭式教导。我们只想给些机会,让教会内、外人士都能审查一下基督教的基要信仰,因为对大多数人来说,这是十分逼切的需要。用讲道形式来表达是不行的,因为在讲道中,我们已假设听者和讲者都对基督教的要理有相当认识,一旦听众缺乏这种认识,就会因着自己未深入认识某些假设,以致感到讲道内容隔靴搔痒,甚至烦燥不安。讲台并不是供人审查,批判和试验基督教基要道理的适合场所,慕道班却正合用场,至少,基督教历史是这样告诉我们的。
现代教育理论极之重视个人探讨,亲身体验和小组讨论,所以今天的成人慕道班采取同样的方式进行也未尝不可。事实这种方式也是最好不过,可是我们要紧记,基督教有特定的内容,是永远不会改变的,它不是一个未知数,它不需要每一代的人透过讨论重新赋予意义。司布真笔下一个俏皮故事,说到一个爱尔兰人,人家问他参加普利茅斯市(Plymouth)的弟兄会聚会有甚么感想时,他说:「好极了,我们个个都一窍不通,所以只好你教我,我教你。」这句话给了我们一个启发:对当时弟兄会而言,这是一句毁谤的话,然而,我们却可以看到一个着实的基督教团体正在着实地研究基督教基本要道。在今天,刚才的故事可谓语重心长了。以小组聚会的形式去研究基要道理,加上适当的指导,便构成既真诚而又热切的慕道新风气。不少我所认识的教会,每年都有此盛况。我不相信任何一间肯接受这种新风气的教会从中得不到裨益。
我要向替我出版这本书的人士致谢,因为他们不断给我鼓励,尤其是在拟定讨论题目上给我帮助。
marxu
发表于 2011-3-25 04:46:48
不断更新的帖子,风生水起的飨宴!
感谢楼主的辛勤,愿主亲自记念。
ttwrr
发表于 2011-3-31 15:18:38
《活在圣灵中》前言
巴刻(J.I.Packer)
前言
神的圣灵、我们的主,并生命的赐予者,他曾在创世时翱翔于众水之上,也曾藉着众先知在人类历史中说话;在五旬节,圣灵降临在耶稣基督的门徒身上,担当了耶稣给他界定的新角色,作门徒的保惠师。圣灵承受了第二位保惠师的身分,是耶稣基督的代表,今天正在众人的心怀意念里动工。保惠师(paraclete,希腊原文是parakletos)的意思是:「安慰者、辅导者、帮助者、倡议者、坚固者、支持者。」耶稣是原先的保惠师。他透过第二位保惠师的工作,继续服事人。耶稣基督是昨日、今日,直到永远都不改变的。圣灵也是一样;自五旬节以来历世历代,凡福音所到处,圣灵都大规模或小规模地动工,完成耶稣最初差遣这股新力量到来时所应许要成就的一切……
marxu
发表于 2011-4-4 10:30:58
1# ttwrr
康熙皇帝《功成十架》 见证耶稣基督字体小
中
大2009-02-12 00:56:56|来源:59 | 佚名
核心提示:清朝康熙皇帝笃信基督。他热心追求基督真道,在国事纷繁之际,不仅利用时间学习圣经和属灵书籍,还常和那些远涉重洋而来的外国传教士谈道。由于他熟悉圣经和教会历史,在世曾写过许多教会题材的对联和诗歌。现今教会流行的《全能全知全美善,至公至义至仁慈》的名联,就是康熙皇帝的杰作。
康 熙 十 字 歌 功成十架血成溪 百丈恩流分自西 身裂四衙半夜路 徒方三背两番鸡 五千鞭挞寸肤裂 六尺悬垂二盗齐 惨痛八垓惊九品 七言一毕万灵啼 清朝康熙皇帝(1654-1722)笃信基督。他热心追求基督真道,在国事纷繁之际,不仅利用时间学习圣经和属灵书籍,还常和那些远涉重洋而来的外国传教士谈道。由于他熟悉圣经和教会历史,在世曾写过许多教会题材的对联和诗歌。现今教会流行的《全能全知全美善,至公至义至仁慈》的名联,就是康熙皇帝的杰作。康熙皇帝为了纪念耶稣基督被钉死在十架上,曾写了一首脍炙人口的七言律诗,名曰《基督死》,人称《康熙十字歌》,这是一篇体会基督受难即景的佳作。它告诉我们,康熙皇帝曾熟读四福音书,他非常了解耶稣被钉前夕受审经过;承认十字架之血是「百丈恩流」,特别领受耶稣在十架上说的话,故有「七言一毕万灵啼」的感述。今将《基督死》原文抄录于下,以飨众弟兄姊妹。康熙皇帝精古诗韵律,用「八齐」写这首诗,押韵严谨。这首七律虽只有八句五十六字,但却将耶稣从被捕到殒命的主要情节,描绘得淋漓尽致。奔放的诗句和整齐的韵律相结合,使人读来铿锵有力,意味无穷。如果一面读诗,一面默想基督苦难经历中那些悲痛场面,必会历历在目,催人泪下。然而,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这巧妙的诗句,绝非轻易信手捻来,如没有熟读圣经,深刻理解耶稣钉死十架的意义,及勤操笔墨,反复推敲,素含深遂语言工底和丰富想象力是绝不会雕琢出如此佳美的诗句来。另外,这首诗还有一个独特有趣之处,就是他把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半两百千万15个数字和分寸尺丈4种度量全部巧妙地贯穿其内,给读者以量大,镜明之感。同时又显得里外XX,纵横呼应,恰到好处,毫无牵强之意。对此诗熟读之余,趣味盎然,故不揣冒味,试作粗浅分析,供弟兄姊妹欣赏纳取。这首诗开头第一句,「功成十字血成溪」,用开门见山的手法向人们揭示了顶天立地的救赎大功,乃是藉着耶稣基督悲惨地钉死在十字架上才得以完成。他在受难的过程中,从,橄榄山祈祷通体血汗(路22:24),到身悬十字架被长矛刺透肋旁所流出的血和水(约19:34),确实可汇集而涓流。至于用「溪」字来做比喻,可以联想,「溪」紧连于「泉」,那血就必然有喷涌之势,分流之广,圣洁之美,渴慕之众,刺心之痛,功效之巨。再者耶稣基督在普世全球世世代代的聚会领取圣餐中的流血死亡,那「血成溪」就不是过分夸张,而是更确切的指出基督流血程度之深,救恩之大。诗的第二句,「百丈恩流分自西」告诉我们,因着救世工程的完成,正如救主耶稣他高深莫测不可估量的恩宠,才源源不断地向四面八方流向人间,充满宇宙的每个角落。普万民,当然也包括中国人民,赖着这恢复生命宝贵活泉,方可获得救恩的分施和永生的希望。「分自西」指中国万民救恩来自西域,耶稣钉死在西域的耶路撒冷,而我们中国在西域的东部。从作者角度谈到「分」,那是对耶稣圣血的感恩,分明道出,救恩轮到作者自己,乃至自己的国家。第三句「身列四衙半夜路」,是指耶稣被捕后,先被押送到亚那府内,「因为亚那是本年作大祭司该亚法的岳父」(约18:24),但他审问毫无结果,便把耶稣送到该亚法那里去(约18:24)。该亚法和那些祭司长和文士与百姓的尊长早就想谋杀耶稣(路19:47,22:2),但因为「没有杀人的权柄」(约18:31),等到凌晨,又把耶稣送进彼拉多总督衙内(约18:28)。彼拉多见事情棘手,为了推卸责任,便又来个一退六二五,将耶稣转送到希律王那里(路23:7)。希律听说耶稣显过许多神迹,早就想看看他,如今一见,便仔细地盘问起来。但耶稣对待他这个衣冠禽兽的态度却始终是一言不发,希律无可奈何,只好又把耶稣送回彼拉多那里(路23:8-12)。如此推来送去的折腾,耶稣不得不用半夜的工夫跟着恶众跑冤枉路,预表世界黑暗如夜,耶稣来得正是时候。第四句是「徒方三背两番鸡」,门徒四处逃散(可14:50),唯独彼得暗随耶稣后面,进入大祭司该亚法庭院,想看个究竟(太26:58)。但因为「心灵固然愿意,肉体却是软弱」(可14:38),仅在几个仆人和使女的询问下,竟接二连三地发咒起誓否认自己是主耶稣的门徒。这应验了耶稣在受难前对他的预言「鸡叫两遍以先,你要三次不认我。」(可14:66-72)此句引入鸡的叫声,实在妙哉,尽管人的软弱,背逆耶稣的旨意,但它仍深爱世人,用鸡的叫声,把光明带给人们。第五句「五千鞭挞寸肤裂」的句首,作者巧妙地用「五」开始。彼拉多明知耶稣无罪(约19:4),但却慑于恶众的恐吓:「你若释放这个人,就不是该撒的忠臣。」(约19:12)它生怕丢掉自己的乌纱帽,妄图用鞭打耶稣来讨好民众而神离魂行(路23:13-16)。根据传说,耶稣在彼拉多衙门内,尽扯其衣,鞭责五千有余,全体剥伤,血流不止,其痛苦之状惨不忍睹,实难用笔墨描述。史料考证,当时罗马式的皮鞭,乃是一杆多头,而每条皮革制成的绳头上还嵌有一些铅丸和骨制尖金钩,一鞭打下,便有数根绳落身,血肉横飞,使人无法忍受,故「五千鞭挞寸肤裂」确系真实之词。再者,「寸肤裂」不仅表明耶稣圣身遍体鳞伤,而且更有「肉烂三分」之甚。第六句「六尺悬垂二盗齐」用「六」开始。耶稣圣躯钉在十架上之后,恶众便把十架竖立起来,将耶稣身体举离地面六尺以上,引人注目。与耶稣同钉的还有两个罪大恶极的强盗,一个在左,一个在右,是恶人们精心策划故意这样做的,为了羞辱耶稣,将他置身于盗贼匪类之间,与歹徒并列,让来来往往的恶众观看耻笑。与耶稣同钉的左盗,也竟然口出恶言凌辱耶稣(太27:38-44,路23:29)。诗的最后两句「惨恸八垓惊九品」和「七言一毕万灵啼」,说明耶稣的奇苦剧难,震惊了八方官民之众。当时的犹太民众,虽则麻木不仁,漠然视之,但所有敬慕耶稣基督的人、门徒、已睡的圣人和天使,都深知救主圣死的伟大意义,这关系着普世万民的生死祸福。「万灵啼」即道出耶稣的死将换取万人得救的时刻已真正到来。耶稣悬在十字架上,前后说了七段话。其一,是为钉他的人祈求,求天父宽赦。「父啊,赦免他们!因为他们所作的,他们不晓得。」(路23:34)其二,是怜悯安慰右边的强盗。「我实在告诉你,今日你要同我在乐园里了。」(路23:43)。其三,当爱徒约翰的面,对他母亲说?「母亲,看你的儿子!」;又对约翰说:「看你的母亲!」(约19:26-27)。其四,是高声呼求天父:「我的神,我的神!为什么离弃我?」(太27:46,可15:34)其五,是渴望人类归向天父。「我渴了!」(约19:28)。其六,是再一次大声呼求天父:「父啊,我将我的灵魂交在你手里!」(路23:46)。其七,是向人类宣布救世大功已告成。「成了!」(约19:30)十字架七言散见于四福音。马太福音、马可福音各记一段,但内容相同,路加福音、约翰福音各记三段,合起来共七段。耶稣七言一毕,便低头气绝,其时天显异象。太阳失光,地动山摇,磐石崩裂,坟墓自开。殿里的幔子从上到下裂为两半。已睡的圣徒也从坟墓里出来,进入圣城,向许多人显现(太27:51,路23:44-45)。无论有灵无灵之物,都显得异常哀痛,证明主耶稣乃天父真神的儿子。清康熙帝御撰颂赞基督诗词森森万象眼轮中,须识由来造化功。体一无终而无绐,位三非寂亦非空。天门久为初人闭,福路全凭圣子通。除却异端无忌惮,真儒偌个不钦崇。
功由十架血成溪,百丈恩流分自西。身列四衙半夜路,徒方三背两番鸡。五千鞭挞寸肤裂,六尺悬垂二盗齐。惨动八垓惊九品,七言一毕万灵啼。
妙道玄玄何处寻,在兹帝监意森森。群生蒙昧迷歧径,世教衰微启福音。自古昭昭临下士,由来赫赫显人心。而今基督恩光照,我也潸潸泪满襟。
赞词立天地之主宰,造人物之根宗。推之于前无始,引之于后无终。弥六合兮无间,造庶类兮靡同。本无形之可拟,乃降生之遗容。宣仁爱以博化,理微妙而难穷。
ating8212
发表于 2011-5-7 15:10:33
弟兄,你好!圣经[原文编号]腓立比书第二章一节是错误的。
ating8212
发表于 2011-5-7 15:11:13
弟兄,你好!圣经[原文编号]腓立比书第二章一节是错误的。
ating8212
发表于 2011-5-11 12:04:38
弟兄你好!能不能做《赞美诗歌(温州增订本)》啊!我非常需要!
ating8212
发表于 2011-5-11 12:14:55
弟兄你好!能不能做《赞美诗歌(温州增订本)》啊!我非常需要!
ttwrr
发表于 2011-5-15 21:23:19
74# ating8212
你可以提供那个诗歌本的电子版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