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上百科 - PDAWIKI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592|回复: 9

[词典考据] 「乡音无改鬓毛衰」的「衰」字读音问题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9-3-9 23:54: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klwo2 于 2019-3-9 23:54 编辑 - T- b* I4 A! w7 B
5 c8 q% @  m* ^# t9 d3 \+ m$ D- o( u
我感觉孙玉文《试解“乡音无改鬓毛衰”的“衰”》已经写的很清楚了,不过他的文章并不是给普通读者写的,对一般人而言未免太难。我试着用最通俗(但未必最严谨)的话说一遍。
- A+ ?# e+ K+ E, d; `/ o
6 G8 N- F& ~* A* z5 W& O& c8 W- ^/ L8 z) i7 P+ r
唐代贺知章:
6 U7 _. N7 ~+ F/ V# r8 M
少小离乡老大,乡音难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

4 S+ Y, R2 v; o  @8 l+ Z「回」「衰(?)」「来」三字押韵。
6 M) U. G0 `) J& P: U- d; C
, a0 Z, B) H- l/ ^) M! i' s- X唐代的时候,「回」的韵母是ai,今天「徘徊」的「徊」字,声旁是「回」,读huai2,是有意读旧的音。所以,唐代「回」「来」能押韵,押的是ai,如果?那里的字读cui1,根本不能跟「来」押上。! }: O, [$ e! n( o7 d( e! w

" d, `, L! L( ?0 ^  y「衰」字在唐代,收i尾,不收ai尾。唐诗中,毛发衰的“衰”多次入韵,都只是跟i 押,从不押ai:
* X% W( {" R2 [6 ?& ]  h& E4 w' q' U% s1 m# M, ]
严武《酬别杜二》:时、私、旗、期、诗、持、衰(“但令心事在,未肯鬓毛衰”)、思。
; a( K3 \3 I* G0 T
* g1 E6 u5 V% Z! `6 F戎昱《送吉州阎使君入道》之一:时、池、衰(“洞里花常发,人间鬓易衰”)、棋。
+ R+ y. X( m; k
4 C( @! \6 ]3 `2 e1 {* |卢纶《春日灞亭同苗员外寄皇甫侍御》:思、迟、衰(“对酒山长在,看花鬓自衰”)。(我删了几个可能引发误会的字)
5 T9 L6 D( k+ A; F; V( R+ {, l
所以:「衰」字本来就不可能在这里押韵,原本这首诗写的是「䰄」字,读sai,意思是「胡须多的样子」。1 z0 i# G; ^2 f5 f
" x% V: o) T: ?5 O8 V
我们都知道,古诗常常有异文,唐人诗歌,后人改动的地方不在少数(想想那个「床前看月光」)。为什么我们今天看到的版本是「衰」呢?/ s! \' F  F5 |- S
; l6 X8 D9 o. w3 H
首先,「䰄」这个字未免生僻了点儿。而「毛发衰」,是很常见的说法;. Q9 w6 m1 J' R+ v$ C

. G$ W: P; ^0 ~3 B7 y: M# x7 m( o其次,在北京话里面,有一批字,「帅」「率」以及后来的「摔」「甩」,都跟「衰」一样,原本应该读shui,跟唐代一样收i尾,却阴差阳错读成了shuai,收了ai尾% F: X# S  V8 V: s

( `' a, r3 G4 j$ n2 q# \  r这个变化,在元代就有了,中原音韵里面,「衰」跟今天的北京话一样,读shuai! J% v) ^/ k/ ^2 ]/ W* }, s# ^
; N& ], Q' ^: ]; k9 Z+ z! Y
所以,「衰」字放在这里,意义也对得上,在明清人口头上还碰巧满足了该诗的押韵条件,这不是很完美嘛!
9 P! l% G- V/ b0 g0 o7 }——————————————————————, h+ {8 H( w/ T) [
' v+ }  [3 h) y5 a: i+ o  T, E
结论:「乡音无改鬓毛衰」这句诗里面,真正有问题的是字,不是音。由于后世出现了不规律的变化,导致了误会。
4 X" ?* n5 j4 r. [# q! }/ ?2 a6 a. L1 C2 u9 Y
类似的情况还有:白居易《琵琶行》开头:「浔阳江头夜送,枫叶荻花秋瑟瑟。」
5 w- L6 R( g# L  n
: V- F7 ^5 A2 a5 x) d$ P「客」字跟「瑟」字在唐代死活押不上,在今天很多方言里面也押不了,在北京话里面反倒是例外,都读e,北京话能押
& H! g; Z- }) P1 h' o0 @6 A& C- |* N( \1 q
这个道理也很简单,「瑟」是语音变化后的后人改的,原本写作「索索」,「客」「索」押韵,不过这样北京话又不能押了,北京话就是坑呀。(请看:《琵琶行》:“瑟瑟”还是“索索”
& q  v" R9 y" L( [
1 p1 t4 U) m/ F( L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本帖被以下淘专辑推荐:

  • TA的每日心情

    2023-5-27 12:06
  • 签到天数: 84 天

    [LV.6]常住居民II

    发表于 2019-3-10 00:57:26 | 显示全部楼层
    据说这字课本里已经正式改成shuai了好像。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2022-11-9 12:44
  • 签到天数: 134 天

    [LV.7]常住居民III

    发表于 2019-3-10 02:16:59 | 显示全部楼层
    有意义的探讨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3-2-4 11:33
  • 签到天数: 117 天

    [LV.6]常住居民II

    发表于 2019-3-10 04:48:40 | 显示全部楼层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 t) J; m: I. r0 m, H/ g2 F按现在的强行押韵的读法“斜”应该是xia,但人家写诗的时候“斜”和“家”本来就押韵,只不过普通话把人家的诗搞的不押韵了,讨论单个字的读音押韵不如考虑整首/句诗的发音变化。
    2 r% ?  o% n: @. [  @- e普通人还是按普通话来读吧。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9-3-10 14:15:35 | 显示全部楼层
    0,韵脚: 回, 衰, 来
    & F2 k  M2 G: v/ j6 p8 f9 }( M4 _: j0 X- ~8 h8 b( ^8 m* L
    1, 平水韵 十灰韵:1 p/ ]5 {0 O2 q3 Q" i$ z
    十灰  開 台 [星名,山名]臺 才 哀 苔 哉 埃 萊 材 猜 裁 栽 胎 災 垓 腮 孩 財 荄 皚 咍 該 駘 毸 陔 獃 纔 徠 擡 鰓 能 [三足龞。又三能]賅 鮐 儓 炱 頦 騋 崍 邰 侅 挼 唉 思 [多鬚貌。]峐 菑 [同災]騃 薹 祴 偲 [彊力也]郲 欸 咳 [咳笑]檯 剴 絯 猍 胲 跆 倈 鯠 麳 毢 郂 敱 隑 鶆 愢 籉 棶 嵦 揌 毐 颱 懛 斄 琜 庲 賳 渽 倈 唻 嬯 奒 溾 孻 箈 婡 旲 豥 珆 箂 烗 輫 淶 睵 磑 啋
    2 c& j3 v& z2 W! i0 `. J) s其它僻字:
    ! R. t, n0 V, p9 A% y. W. Y+ s䑓 䰄 㶼 䅘 䐩 䧒 䤤 䚡 㱼 㾍 㙵 㨟 㰧 䴭 䬵 㾂 䀭 㱯 䯮 㷘 䞗 㒲 㰩 㸀 㯁 㬃 㱾 䶣 䪱 㚊 䋱 㜾 䱺 䠽 䠕 ???? ???? ???? ???? ???? ???? ????
    % I4 R( {" U( r' E3 U; g- i" E0 L# x' N' U% c$ ^/ c
    杯 梅 催 灰 雷 徊 堆 嵬 隈 摧 陪 媒 頽 罍 魁 瑰 枚 醅 培 洄 槐 [守宮]豗 推 煤 恢 隤 桅 巍 偎 煨 詼 裴 崔 莓 壞 胚 禖 佪 隗 漼 搥 尵 霉 縗 抔 魋 虺 鋂 玫 脢 啡 衃 賠 傀 酶 崴 塺 磓 嗺 敦 焞 盔 柸 轠 毰 蘈 慛 悝 蓷 頧 紑 阫 鎚 [鍛也]櫑 蛔 攂 咴 恛 腜 羧 鐳 蹪 弚 捼 墔 茴 僓 誒 畾 鏙 愄 凗 熣 瓃 陫 葨 痦 磪 鑘 彽 椳 檑 荋 渨 藱 鼿 廆 橔 讉 謘 痽 膭 鴭 棓 鮠 脧 揋 碨 晆 藬 阢 顝 簂 燘 詴 妚 錑 陮 螚 鞼 鸓 洃 坆 櫆 鰃 湈 繢 烠 儡 [敗壞]鐜 槯 鮰 % ~  T3 D7 z! G9 {0 Z
    其它僻字:
    9 t1 {: X% Q% F0 y; w7 m# G䍙 䭔 㿉 䋿 㟴 㿗 䍣 䜃 䖶 䊈 㻁 䤂 䨓 㵢 㙁 䫊 䀃 㮎 㟝 㾯 䝇 㷟 䙑 㷇 㕍 㚰 㺳 㢈 䂙 㞜 㜠 㛱 䝅 䣙 ???? ???? ???? ???? ???? ????
    4 P2 S% J2 y2 `  E0 a' T
    , A- b: C- o# N+ u* L* f/ E其中来,回 都属 十灰韵
      b& C  l" d6 e7 u* B) D0 n6 U
    2,衰 不属于十灰韵,它属于四支韵。(非常之古怪,衰字当时究竟是怎么个读法才会属于四支韵)* d9 q1 G0 e; ~
    (四支 时 知 诗 枝 期 迟 之 奇 悲 丝 师 思 姿 池 移 宜 垂 离 疑 眉 辞 谁 为 [作为]随 持 驰 词 儿 痴 卮 碑 旗 夷 吹 仪 危 祠 滋 私 篱 欺 披 支 兹 斯 巵 棋 遗 窥 湄 墀 ......)
    ' _2 ^$ Y+ u3 ~( x" z7 w7 X
    * r: i& b6 {! u. ~0 K+ N3,按楼主的链接,孙玉文 (一):+ J! ?9 C, f$ [* p& q: T( x5 f4 }
    郎瑛“...... 且吴才老《韵补》辩明十灰古通于四支,可知矣 ......”
    - _! a  S# y  F* }% ?4 v当然,孙玉文不同意郎瑛的观点  “来古时读作厘”。我们不去管 “来”问题。我们不去管孙玉文和郎瑛的分歧,我们只关注吴才老大观点。% z8 k$ x% h* J" `' X
    吴才老认为灰韵和之韵是相通的。
    % H. F4 Q- Z# }) i" o( L7 K( N/ [0 W2 o
    4,根据以上的分析,这首诗的韵脚是十灰韵。, M# j0 ~2 b8 C

    $ Y- I0 N/ }' V6 Z6 E1 a4 n5, 十灰韵中按现代的读法有不只一个韵母:来 ai, 回 ui, 杯,雷ei。 按现在的读法有时可能押不上韵,如:回,来,但平水韵中它们就是押韵。
    4 ^5 a5 a1 i  M' p' k/ `# G
    8 Z: t9 e4 ^# z- [6,一些专家把诗歌中的韵字改为今天不押韵的读音,这种做法令人费解。律诗是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部分,押韵又是律诗的重要元素。花一点点时间了解一下古代的文学常识,对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鉴别能力大有好处。如:
    0 i9 i; m8 y! a# s* o1 y远上寒山石径xia | xie
    8 G, |8 A' z- k' ]# _- x( ^7 D' p白云深处有人家# A- I' H4 v( u: Q2 G) |
    停车坐爱枫林晚
    3 k5 U; w  B( B4 p5 r霜叶红于二月花
    ' X; l1 l* x1 Z: o6 u/ B/ O9 t: v9 g- {# v' v2 Q
    又:
    + O8 ^& M+ f4 X- G打起黄莺 ni | er8 y* U+ b$ G: G4 g5 s* M
    莫教枝上啼, L, ]7 X0 [( C4 F2 r' S% \
    啼时惊妾梦
    . e$ `+ T! S& b: |不得到辽西5 H3 f: ]( g7 g7 t5 h; m
    0 b$ g' B8 W+ X) G  U! Z
    老师只要花 一两分钟,甚至10来秒钟,就能让学生增加或学习一点诗歌的音韵学知识,而且朗读起来悦耳动听,何乐不为呢?( U$ \% v4 l: ]( M9 p9 P& N
    7 E( O# M' ^( i; K! z, y/ a
    再如,有人冒金庸之名撰写了一幅对联(忘记具体的内容),很多人都当真了。金庸后来出了辟谣说:“我不会写这样的东西,它连上下联的起字平仄都不对。”
    3 q  ?7 L9 D. I同样,有一个流传颇广的故事,说苏东坡小时候狂妄:& M; M; x4 L# S; S) v
    苏东坡小时候,在书房门上贴了一副对联:【识遍天下字,读尽人间书】 ......
    8 U, i, M6 T" K+ n. {! W5 h一看就不合平仄,可以知道是捏造的。
    4 a+ Y( L: p7 c; J- L* ]' [! R$ X" y6 Z" w+ h2 J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9-3-10 16:03:3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klwo2 于 2019-3-10 22:59 编辑
    * f# b+ v( o5 ^6 d. n+ O- \
    csw016 发表于 2019-3-10 14:15
    : v& \# T* E( M* r7 L0 {- X0,韵脚: 回, 衰, 来% ]( `, i. p* t* m: H5 E
    5 j9 a. @: m+ t8 k; Q# ?& R, |2 d
    1, 平水韵 十灰韵:
    0 _0 Z) B3 f7 k9 F
    「衰」按照古今音发展规律,应该读shui,就是四支韵2 {7 ?6 R, c+ [. ^/ m
    * K+ K! M1 H0 t! u1 C% P
    但是后来它跑去读shuai了,莫名其妙能跟「来」押韵了
    + y( [) e# _7 E9 Y8 y1 R% Y7 q; V5 s% L( L% Y) h
    我赞成孙玉文的看法,这就是个异文/字的问题,原本是做「䰄」的5 ^, M% k3 j# r/ e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9-3-10 21:20:4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tsiank 于 2019-3-10 21:59 编辑
    2 @! i' C" K) h" j
    - b' o7 w7 N1 V# ^9 X& g
    0 X3 v- f7 l+ f! U8 C" J# s8 U6 I# ]; X% x, }- l1 M
    ( z$ w! x) C. }/ B

    ( G" u/ a! h2 q9 Q) s4 S9 ^- Y1 f% \

    / m* n6 V- G  u! _( ~6 a: v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免费注册

    x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9-3-10 22:51:5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klwo2 于 2019-3-10 22:53 编辑
    & P6 G% I& g0 F0 v
    tsiank 发表于 2019-3-10 21:20' G- H  R- O' e3 g
    并不太赞同孙玉文的说法。除了科举和一些隆重的场合,唐代人尤其是初唐人近体诗用韵并没那么严格遵守官方的 ...

    . x8 Q9 ]+ J7 T' ^) }改字一般是把罕见的难字,看不懂的字改成通顺或者看似通顺的,所以䰄改衰说得过去,如果是衰改䰄,要解释为什么会有孙文中提到的腮、[髟怱]两个异文就不太容易。( s, }: V, E3 k0 L" U  J5 \! S! [" B
    : @  V0 g( Q0 R; b6 P
    孙也知道「䰄」这个字确实偏了点,所以提出「䰄思偲同源」「联绵词可单用」两层意思,这两层意思我觉得说服力不算很强,但是如果诗人就是爱用奇字,音义也合得上,咱也拦不住
    ) [" X  R/ M8 c
    9 C/ P$ V1 H/ K2 q% [说当时人的语音里,「衰」「来」已经能押上了,是有可能的,这个思路跟孙的意见哪个更好,就见仁见智了。就像我也可以把《王力古汉语字典》的意见表述成:「衰」一般读所追切,但当时也有人把所追切/楚危切的意思读成仓回切什么的,就能和「来」押了。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9-3-10 23:40:2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klwo2 发表于 2019-3-10 22:51
    ; i8 l- z5 P  m# E改字一般是把罕见的难字,看不懂的字改成通顺或者看似通顺的,所以䰄改衰说得过去,如果是衰改䰄,要解释 ...

    # k6 B% v6 T$ j0 }从音理上来说,庄祖三等i介音就不太明显,再加上脂韵韵尾是i,这样庄组脂韵合口呼韵母就很容易读为ui而和灰韵相近了,所以我倾向于认为在当时口语中一部分人已经把衰读为/ʃui/了,并不是仓回切,这样来/lʌi/,回/ɦuɔi/和衰自然就可以相押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PDAWIKI |网站地图

    GMT+8, 2024-6-16 13:09 , Processed in 0.057517 second(s), 16 queries , Mem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