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上百科 - PDAWIKI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120|回复: 1

[词典讯] 【词典讯】《100年汉语新词新语大辞典》将出版 收1.1万词条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4-8-12 17:41: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 ]8 `7 y  A* u) }8 z
http://media.people.com.cn/n/2014/0812/c40606-25447330.html0 W/ _' ^( b  T; l$ H
2 E. L, h( E1 c8 z
5 Z: e6 ^* Q2 N6 o

7 H1 V0 `' H7 b一百年来,汉语词汇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不断涌现的大批新词新语,有的早已成为匆匆过客,有的则仍在当今社会生活中坚强存在。来自四川大学、四川师范大学、西华师范大学等8所高校的31位学者,就盯上了这些词语。由他们担任编审、116名资料人员集体完成的《100年汉语新词新语大辞典》,即将由上海辞书出版社推出。该辞典收录了从1912年到2011年诞生的新词新语约1.1万个,相当于为这些词语创建了一个档案库。4 n' I7 z" _/ g9 a2 G" Q; |

& o* V- q! _$ O! g' p* m% h1 h- O5 A9 O  万余词语描绘社会变迁
9 f" k# E% N/ r" [: q  D' w* m4 w0 s* u+ Y$ b
  《100年汉语新词新语大辞典》依时间分为三卷,成书约400万字。其中上卷的起止时间为1912年至1949年,收录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的词条约3300个;中卷起止时间为1949年至1978年,收录新中国成立初期、“大跃进”时期和“文革”时期的词条2900多个;下卷为1978年至2011年,收录改革开放以来的词条4700多个。另外,该辞典还制作了网络版,附有约1500万字的语料库。
: x7 C% h) C8 q* H" N0 J1 J. c  h: Y2 u0 i  s3 m; i
  在该书主编、四川师范大学教授宋子然看来,这些新词新语构成了一个历史长廊,承载了各个历史时期我国社会、文化、思想等领域所发生的巨大变化的历史信息。比如民国时期,西学东渐,“德先生”“赛先生”“爱人”“航空公司”“冰激凌”等新词风起云涌;新中国成立初期,“调干学生”“三反五反”“抗美援朝”等词语,则浓缩了那一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改革开放之后涌现的“打工仔”“农民工”“小资”等词语,则明显更加生动、丰富。
2 ^$ j- D( X$ e8 I3 J& [: \1 z" D' g, ~
  据该书常务副主编、西华师范大学教授杨小平介绍,这套辞典的选词原则,一是要强调社会价值,二是要选择有代表性的词语,其语料则来自汉语报刊、现代文学作品、个人文章和档案日记等。他总结说,汉语每年大约产生300条至600条新词语,但其中会包括敏感新词新语、色情新词新语、浅显新词新语(不需要解释和举例的)、存在歧义的新义等,而这类词语在编辑过程中大多被删减。6 E7 R  X- N8 S+ Z. J6 Q

7 B' H( Z+ r5 K2 k$ H# l. o  每个新词都有一个“生日”
: @9 `# \6 K- q- |  s
* H3 x. B5 o3 J5 ~6 R  P  学者们编审的这部辞典,并不是新词新语的简单汇总,他们还给书中的1万多个词条建立了完整的档案库。上海辞书出版社语文词典编辑室主任孙毕举例说,辞典中的每个词条,不仅包含了注音、释义、例证、按语基本内容外,学者们还会尽量去寻找该词语的最早书证,即最早何时出现在何种图书报刊中。这意味着收录其中的每一个新词新语,都被标注出自己的“生日”。& D. f3 A: K* n; l

" ~8 f: R! T1 E7 d& K$ Q2 i  比如“出租汽车”这个常见的词语,直到今天仍然被大家使用,学者们经过查找资料,发现其最早的书证是著名作家茅盾发表于1936年的《送考》一文,文中有这样一句话:“等是等不了的,凑凑人头,合雇一部出租汽车罢!”而本世纪初诞生的“高薪跳蚤”一词,学者们找到的最早出处,竟然是一份并不为大众所熟知的报纸——《青岛财经日报》,该报2006年7月19日曾刊文:“高薪跳蚤确实有功利的一面,但这功利的恶果又是谁培育的呢?”
( C7 o' b8 a1 V" d2 ~* e! D' P. b0 [9 t3 N  X
  “闺蜜”这个词如今人们常用,可是在《100年汉语新词新语大辞典》中,其出处为2007年6月21日深圳《晶报》上发表的内容:“有心人根据媒体统计,迄今全世界至少有1.5万人宣称是戴安娜闺蜜……”对此有人提出疑问,“闺蜜”这个词诞生得有这么晚吗?该书负责人回答说,由于新词新语的书证往往滞后于语言生活,因此其在文章里出现的时间,未必是它真正“出生”的时候,“我们会想方设法,尽量将最早使用的例证找到并摘录出来。”+ K% z  c4 U( z. s* Z: e; b& m

& }6 O) r5 ]* D" C3 L; c  消亡词语有如绝版文物
& ^% k0 m. b  i% m+ W/ f* r& J4 x
. [1 w% G7 q2 i# `3 K/ z  值得注意的是,收录在《100年汉语新词新语大辞典》中的很多新词新语,如今早已从人们的生活中消失。“尽管有的词只是昙花一现,不再进入人们和一般词典编纂者的视野,但它们一样有价值。”宋子然解释说,这类“消亡词语”恰恰是语言学家眼中的珍品,它们所承载的社会历史信息,有如绝版文物。' F1 Y1 S5 t% j# C; r9 r/ l
% T; m6 s, I. J1 j6 b5 F/ q' B4 e
  该书中卷主编、西南科技大学文学与艺术学院院长郑剑平介绍说,这些消亡词语有很多都是“历史词”,这类词语随着其所反映的历史事物在社会生活中的淡出,会自然消失。比如“地方粮票”,1950年3月23日《人民日报》上就刊文称,“财政部通知华北各省市,停止使用地方粮票。”还有 “文革”期间的不少词语,如“地头批判会”“牛鬼蛇神”“臭老九”等,如今也早已不再被人提起。4 L! Y$ Q, Q- X( I
9 }& p1 f8 o& m. }, ?- W
  令人惊讶的是,即便是一些近年来新出现的时尚词语,有的也很快落得消失的命运。比如2006年还很红火的“轰趴”(家庭聚会Home Party的英语音译),当年“头巾轰趴”“复古轰趴”“趴友”等“趴”系词语在网络和时尚杂志上冒出了一大堆。还有2008年初开始出现的“干物女”,指缺少爱情滋润的女人,如今已几乎不再使用。郑剑平认为,“这类时尚、潮流新词的消失,是因为大家觉得有更好的新词可以代替。就好像‘大哥大’,逐渐被‘移动电话’‘手机’所替代。”7 d. e3 _" [8 o2 J( z' O

  Y' V& L) K$ U( D7 b: l7 t3 B0 h  即便如此,在郑剑平看来,这些消失了的词语仍然是历史的痕迹,有其保留价值。《100年汉语新词新语大辞典》也正是以这样一种特殊的方式,成为中国人在整整一个世纪中的语言记忆。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4-8-12 20:0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干物女” 日语词汇
( a; O+ X' T& M( e, k3 v类似词汇还有败犬女、御姐、正太、草食系/肉食系等7 C; P" l4 f- m
/ w& k/ i& ~4 w: r/ m
1万多词估计得有不少从日语引进的。。。汗颜
( h8 k" `4 e+ n4 [9 y, j& ^+ n2 n/ p. h) N& R+ M! p
“轰趴”这种翻译太恶了,造这个词的人估计文化程度不高。类似的还有计算机专业的“鲁棒性”,就是robust,我每看到这个词都盼望它早点消亡,这翻译实在是太恶心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PDAWIKI |网站地图

GMT+8, 2025-5-13 10:12 , Processed in 0.020451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