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吃饱喝足之后,如果不想躺倒就睡的话,那么按照童话故事中的惯例,你似乎应该给某位
; F4 U* D1 |4 K% H! g& R贵族小姐或夫人写一封情书,或者向君王写信提出一些谏言……可问题是,你该用什么书5 Y: e3 i5 F w
面语言下笔呢?" _6 [1 T0 ?- p
4 u4 x$ G/ n G) @; Y8 _在中世纪的欧洲,绝大部分的骑士、贵族甚至君王都不识字,文化完全掌握在教会手中,
/ ?7 u" ` S9 i: {! a, E) Z贵族子弟想要学习文化,通常只能去教会的修道院。而且,就算你在修道院里进修过,对
: c) P- r2 _- c9 f9 d: I于真正的远程交流而言,识字的用处恐怕也并不大,# N* d R! V% u
; i- w. s8 t# Z6 {- H ^要知道,在中世纪欧洲,大多数国家的文字语言都没有被标准化,单词和语法什么的,完
C+ G7 a- S3 S1 q2 d/ L8 w全是按照个人的发音用字母拼出来。
9 J5 M+ N P @9 B0 k- s
: w, s% }. D9 g) _0 m2 C) f但问题是,就算在同一个语言区,每个地方也都有自己的方言,用字母拼写出来的词汇自
, a1 a1 I5 C6 j3 c, ?3 T然也不一样……到博物馆里去看一看中世纪欧洲特别是中欧各国的文献就能知道,同一种
. `7 y2 U( ~6 `$ L. y1 X语言的同一个词,在不同的人笔下就有多种写法——这可不是什么笔误,而是因为根本就
5 e/ H* v2 X8 P+ K! V* [/ F! q没有统一的标准!" x6 J! |+ |: ?5 H# W6 [
. t, J& C$ a" h+ B6 Y8 r
实际上,当时用本民族语言写书或者写笔记的人,基本上只要保证自己和熟人能够看得懂
; G% F8 e8 W3 ?( v$ T" w( _ y就行了,至于其他人么,反正我的书又不是写给他们看的,就让他们像破译密码一样地琢
" V, [( |4 c! F磨去吧!1 S* _7 o8 i( h0 V: n/ a& w) A1 {
" q, I! N9 P; X0 p2 k% v1 |
这样一来,就连圣经也不能用本地语言书写,而是用希腊语和拉丁文,一般人根本读不懂' U0 @( l3 _( `5 z) z# L& m4 s
,只能任凭神棍们随口忽悠——事实上,在意大利以外的地区,很多级牧师也根本不懂晦& A7 I6 K4 {5 T7 L$ V' M
涩的希腊语和拉丁文。) R7 s) T8 a, m
. r) ~( `3 A7 g; c. ]
例如在中世纪的英格兰就有过这么一个简化标准,牧师们只要会用拉丁文背诵圣经的前三
- U+ M6 ^, p! B8 k行就算是合格了,剩下的随他们自己编造。+ u+ y. N$ b: }' ^( X
- H# y% B Z% R* i W* {; Z( g所以,如果在中世纪遇到一个把圣经故事讲得乌七八糟的蹩脚牧师,你也千万不要感到奇: q7 e' O! U3 E! u' @# B: Z
怪。2 v8 _! T. n1 F, u u. ~2 w
" t2 h; X! _1 x( s0 W——洪秀全的太平天国运动如同提早一千年,或许就不会被罗马教廷认为是异端了。- b7 I; [% b4 `; h
2 \. {8 a& ?+ g$ \& g4 J
言归正传,鲁迅笔下的孔乙己说“茴字有四种写法”,就被现代的中国人视为累赘迂腐。9 k7 q2 ~; y: c: K8 _5 B
但在中世纪欧洲的神圣罗马帝国,同一个词在德语里怕是有二十种写法都不止(当时的捷 T5 A* L$ j9 U) ~
克、荷兰、瑞士还有其他许多国度,都还在德国的版图之内),弄得书面信息总是在传播
0 R. Z) K+ l- N$ k4 {过程之中出差错,想要跟别人写信也很头疼。为了避免误会,德意志的诸侯们之间只能用
4 I& Y- n! {# ~拉丁文交流。而法国那边也好不了多少。) X) k# v6 I6 k) j( r2 K9 r( ]1 x$ I
" e0 R+ f" R# {* e, z3 x+ x
因此,在中世纪的环境背景之下,千万不要以为都是德国人或者都是法国人,就不存在语
8 G9 M) g6 U' ]2 V, Q言文字上的障碍了——就算是在中国,广东人和上海人之间还经常是鸡同鸭讲呢!
1 ^6 ~8 z/ @ A2 Y4 e
/ p, F# h. G6 H! ]. V一直要到中世纪早已结束的十六世纪,马丁.路德(不是美国的那个黑人领袖,而是创立新- `! S7 V2 W! n0 y- s
教的那个德国人)才对德语的语法进行了初步的规范,并且第一次把《圣经》翻译成德语+ B4 o$ _- Q* D
。: H3 M) x# B1 R M1 r2 ~" W/ Z
- d$ s$ |, ^7 n4 v( }3 ]- r由于法语的规范化工作做得比较好,再加上近代法国的实力强盛,文化冠绝欧洲,所以一
# v+ F; f# Q8 R h# h4 E$ g: r直到19世纪,法语都是欧洲外交界的国际通用语言,直到20世纪才被英语逐渐取代。+ q4 s) w: R/ A, ^# P, k8 w, K, g& n
* F1 T+ i2 s7 v# g. a8 N综上所述,如果你在中世纪用本民族语言写信,由于没有统一的文字标准,收信人很可能
. w! i- m3 x0 h) t9 a6 f9 i会产生误解。而若是采用拉丁文写信,大部分人又看不懂,必须到大教堂里找高级神职人3 a) A4 j1 a/ I: {. U$ _
员进行翻译……
$ z4 v6 c. ~ e/ j g1 I6 S9 I' h( @9 z" P
当然,如果你是意大利人,就没有这种烦恼了——这也是文艺复兴最先在意大利发生的原
0 o5 g9 T. B* f. y& p3 i6 j+ v因之一吧!否则,若是连单词和语法都没有统一规定的话,文学家们又该怎么写《十日谈# k; ^$ r7 z3 m& w. z. b7 V
》和《神曲》呢?
' Q; `% _1 r5 g& d4 h$ C' Q' x( v; A4 A; \6 d8 I2 a! s a
好了,现在让我们初步总结一下中世纪欧洲生活的弊端:城堡不适于居住,饭菜不合口味
: r" V# T% N% k! x" M. ~,没有统一的语言规范,书信交流十分困难……/ G+ [$ l+ x& [9 @0 K$ u+ `7 a
! h3 \/ g; i- ]7 U5 c! \
最后一点其实并不是什么大碍,那年头99%的欧洲人都是文盲,一座小镇上都找不出一个识
/ K% ?" E0 H+ K! Q字人的事情比比皆是(《狼与辛香料》里面的那位罗伦斯,只是帮文盲村民们念了一纸契
7 S" I+ E" R% _9 _% k6 w约,就得到了一只烤鸡作为酬劳,可见那年头知识分子的珍贵),与其大费周章的写信,
, G/ J: e8 C/ {2 V倒不如找个记性好的听差跑过去直接传话。总之,就当是生活在现代的偏远山村好了,似
: H4 }3 [ g! A( v乎勉强还能忍受?
: a% ~1 a3 {) {) V
/ v8 f9 Y! \3 v* S2 y# z呵呵,少年,你实在是太天真了,事情还没完呢,中世纪欧洲日常生活的恐怖之处,绝对
( Z7 ^# W7 P% X+ F能让任何一个正常的现代人疯掉,哪里是这么容易就能蒙混过关的?
$ R+ V/ \! s% d6 z+ Ahttp://bbs.sjtu.edu.cn/bbstcon,board,history,reid,1346661114,file,M.1346661114.A.html: k5 T% w: H) E( g! s) t4 R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