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8-1-15 16:26:01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也来参加讨论吧。先回答问题,然后来点讨论。; M1 n! a2 L% C1 p& e% r5 L
: ]' w6 Y1 }/ y7 C' a8 X( N
If my mother hadn't gone to college, she wouldn't have met my father.
% x6 G; Z* p9 E: [& \- ?# c" P B% ?
意义上的虚拟语气(教学语法一般都将其当作虚拟语气),形式上的非虚拟语气。
6 t7 c, T3 N& n+ E+ ]* K
. w+ R! ]3 Q# ]: u. ]# {; \ qThe picture was of such clarity that it could have been a photograph. a# S6 C) }* ]) @/ X& l, \3 F* \
$ h" s8 a' c: }0 y7 P: {1 ?
主句是非虚拟语气,从句是虚拟语气。 9 z- l5 x# f* f5 T5 \4 a7 [6 W" B
& d2 K% B0 R9 c! B( H y6 ?! U翻译:这张图片如此清晰,它很可能是一张照片。7 y" V( |& e( c6 ]
+ t, p9 v; c' i4 q, ]# ^从句中的could极可能是表示过去时,也可能表示现在时(或者说它根本不表示时间,而是表示语气。详见下面的讨论)。
' v# H+ B1 h% I0 Q# c8 M# h: Q2 h- O" M% v5 w4 S4 s, \
比较:5 p- u7 U* W" Q1 a% x0 ^0 T6 [; k
. g8 a" g5 O4 D& R, n* B; |
The picture was of such clarity that it could be a photograph. --- ...很清晰,有可能是照片(可能是照片,但可能性不大)。意义上的虚拟语气,could 不表示过去时,判断是现在的判断(为什么?见下例)。could表示语气。至于picture was 为什么用过去时,其意义是表示过去时间。那种图片可能现在可能已经不存在了,甚至当时(随即)就不存在了。例如在火焰中出现于镜头下的一张图片,随即消失于大伙中。
& l, ?$ G, s& h+ Q# S0 A& `6 k7 r7 ^1 S# V7 \5 A
& y0 ^; m6 [2 P) @; l3 v e( k' RThe picture was of such clarity that it could have been a photograph.--- could 表示过去时,同时表示语气(推测、判断,未必是事实)。为什么呢?因为这里后面用的是完成时,完成时帮助表达判断是过去的判断,已经完成的事情。【关于完成时可以辅助表示时间,我前面发的一个帖子里面提到了,还没写完】。/ g! }3 V9 ?/ S6 h$ {7 I
; @# [! ~# S- O& a5 \/ k: B! l
& \* Q. v# `' k: f- v! X相似的用法再举一个例句:8 A6 F/ \/ w0 x. v
7 ~# ^/ E/ Q& r! M' F: s6 o
Suddenly he vanished, and I could have fancied a faint shriek had reached me. 突然之间他不见了,我似乎听到了一声微弱的惊叫。
, |) O6 f& \! C3 K8 P( Z* Q( l* I7 j: n+ O
完成式辅助表示时间:have fancied 表示could是过去时(不是纯粹表示语气),had reached me 相对于 have reached me 表示时间更早。had + p.p. vs have + p.p. 被广泛地用于所谓非真实条件句(意义上的虚拟语气)句式中。6 c l/ n* l- t- E* P* c* v, E1 G2 Z
* k. h. F: \. q7 B7 M' u4 C* W1 {7 P
通过这些话(以及)下面的讨论,庶几乎可以表达清楚了。
8 \; ^7 T( c. v1 W; y3 o& g/ k: T: H' C, {- n2 C
7 E4 ]1 s$ ^# j1 {2 t# U9 q$ Z3 c6 J3 Y6 \% b/ t) V; F
====) @, n. ]7 N G3 [# w7 b
8 U( K$ G! C S( w* z$ y9 P) d
讨论:
$ p X; W+ Y: [4 }, u2 \
1 z+ ?* H% l9 ?+ J" v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可以说是个学术问题。偶也发表一下自己的理解。
9 K) F5 _$ h3 F" E5 `) J
& [" i! L3 t+ G( j$ }9 s. _虚拟语气是与直陈语气相对的。直陈语气是指说话人把的所说的内容当作事实来说(不管正确与否或是否撒谎),虚拟语气是指说话人表示自己说的话不是事实,而是假设、推测、愿望等等。! T. ]3 J. ~: O' t& i9 X
. r# ~ E% b( o2 O# L& P. o0 h
以上是虚拟语气的意义,虚拟语气还有一定的形式。关于虚拟语气的形式,据《实用英语语法》(第一版,有修订版,我没有看到)说,不同的语法学家有不同的规定。有的语法学家和一些词典的说明(如美国传统双解第四版上面似乎有说到)规定:只有用动词原形或过去式而不表示直陈语气的才是虚拟语气形式。例如:
, J5 H2 K7 {+ m1 g3 b0 [: q. d" r, _# H" ^% g/ i
1. God bless you!(某牛津词典,不指出具体名称、版本,下同)
" G# @( t4 A% s& @3 E
4 }/ O. F: S; m% |7 M) H% i; ~2. It is important that they BE aware of the provisions of the act. (牛津)
7 N& w6 d8 r* ]9 i' X: X; |( r0 @; b( f& {6 M; u! v* P, t
* L& v g8 Z& h% ]3 J/ y
用过去式的例子如:, N7 N* h) ]( }: h
+ J8 ], M/ d3 x' ~3. We were hoping you would help us. ( 好像是牛津某版上的例句,记不清楚了。) 这句话也可以不用虚拟语气:We are hoping you will help me. 或仅从句使用虚拟语气: We are hoping you would help us. 这里的虚拟语气不是表示假设,而是表示客气的语气。
6 \* ~! \. R; ^) B) v; w- V5 B' `% |9 |3 g8 p; [( M' E
形如句1使用动词原形的虚拟语气现在一般只存在于一些习语中,形如句2的仅存在于一些非常正式的问题中(如法律文书,但在一些动词、名词后英国英语中在should等之后加动词原形的地方,美国英语常保留较老的形式,只有动词原形),形如句3的虚拟语气现在几乎不用了(偶有使用会让人感觉非常正式,用的不是地方的话还会让人感觉在装必)。
7 A2 n. h8 K, {+ T I g7 g$ ^5 \, F: e
我们大陆的虚拟语气教学常常在介绍意义之后,给出公式化的形式。这种方法有好处,便于掌握。程式化的东西具体、细致,便于操作,总是比笼统的东西更加容易使用。但是这种方式也有一个副作用,就是使学生对虚拟语气的意义的理解不全面,以为虚拟语气就是语法书/语法课上列出的那几种形式。
+ v+ z7 q5 p# K" T& Q# G% e% ?; V- y3 e+ X e
因此,语法书上常常说虚拟语气在现代英语中已经很少见,并且越来越少。
# |7 v" w3 e4 G6 W6 L
. X; x. D4 j% O! c. b$ p' [! K实际上,现代英语中有虚拟语气的形式与意义不一致的情况。例如; X$ D/ i/ ?; q* z
I1 S* p7 P/ F& T& o
----If you kick me any more, she's dead. 这是去年出品的成龙电影《功夫瑜伽》里面的一句台词。一男子威胁成龙扮演的角色:如果你再踢我,我就弄死她(剧中一女子)。 # d+ K$ ^5 c8 q
* t9 c; w! L4 Z1 N5 C) r/ ~' \5 M
从意义上说,这句话的后半句显然是虚拟语气,说的不是事实:她还活着呢,并没有be dead.这句话表达了的强烈意志,威胁意味很浓。这句话的前半句也可以使用虚拟语气, 表示假设:(Give me) a single more kick at me, she's dead. 但是当时的语境是:成龙演的角色正在起劲地踢他,踢得很欢,再踢他一次是很有可能的。他说这句话就是为了提出威胁,制止对方继续踢他。所以前半句用如果用虚拟语气显得不太妥当。 M3 V! F* N' y4 H* j6 S# ^: |( K
2 N1 y7 {, M+ j; Q, J0 i3 @( _* K. _& ]但是形式上,这句话(后半部)并没有使用虚拟语气(动词原形/过去式),而是用的一般现在时。这种虚拟语气的用法已经被归入了一般现在时的用法当中。& C' g4 h/ @. z" [
5 z7 [" S6 f- E9 B
仅通过动词的形式变化(主要是时tense,辅以体aspect等)来表示语气的形式,如上所说,正在消亡中。说起消亡的另一个原因是现代英语更多地使用专门的语气符号——情态助动词来表示语气,而不是用动词本身形式的变化。英语的语气常常表现在情态助动词上面,例如用would、could、should这些过去形式,表示的并不是过去的时间,而是表示语气的意义。: E* r; U" h0 E+ Q! Y( I
' }3 h& b- C9 @4 f% [5 {+ z' B( R现在的中学虚拟语气教学中,把用情态助动词来表示情态的一些虚拟语气句式归入虚拟语气,而又并不包括所有使用情态动词的句式。例如:' t0 a) V" |' ^$ ^: N/ J& s0 X
8 g6 p+ f& n" Z, w+ ] NI can swim a mile. 这个句子并不被看作虚拟语气,因为作者认为说的是事实。6 r5 Y7 W @, @$ p8 {) v
+ r: a0 Z# |5 O. C
You could have been burnt if you had not got out of the building promptly. 主从都被看作虚拟语气,因为它们表示的意义是假设、推测。但这个句子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虚拟语气,(仅用主动词的形式来表示)# [/ q0 T1 O3 W! ~& _( v! ]
。- ?. P1 O! t# O0 o+ U4 ?- P2 S. J
% ?$ E& q% L2 o) j3 [1 Z6 d严格意义上的虚拟语气的意义,不依靠上下文是不能确定的。
# p7 U8 [0 ?& ?& q8 u3 o( Z& s c' H& T" {! Z3 J, p
: a7 C$ R% u+ u' s( |9 d" ?1 eIt is important that they BE aware of the provisions of the act. (有没有aware并不知道,即究竟是陈述事实还是进表示作者的态度、判断并不清楚。); d: N- |" X& @, i/ ^1 ^
- {$ a! _; n& s& `9 j" ^' W
) q! V0 |9 o2 D+ V8 E: ^% _
We were hoping you would help us. (究竟是过去时还是虚拟语气难以确定。): W5 ~* l. i. T) _4 w3 T
. _: m8 u% b; {1 D4 d5 E: t
% r, s4 H0 W- y但是在现代英语中,所谓虚拟语气(意义上的,非形式上的)一般都可以确定。方法是通过连词(如if)、情态动词(could, would等)、主动词(或对应的名词如suggest,suggestion)的意义等。因为这些“虚拟语气”的意义是通过非“虚拟语气”的方式(主动词的形式变化)来表示的,所以有的语法学家不认为这些句式是虚拟语气。
) E2 w. L( K- }9 _, c
5 y) d/ Y1 Y4 G) R- y' I) W3 u
2 K' F, h" @6 \
) k% h2 ~* Y% }3 u; a7 \
7 h6 U5 \: W- ~# m
a1 Q- d- z- v1 ^2 e1 Q) W' J" j4 D; F) N, k+ `0 a, Y
4 I- M# |" x' l. b p8 b" u; m* J
+ `: o, e9 e, \% P0 c
/ k9 h" j% t' P. n, i7 G: M% e; s( v7 Q! e* @) q6 x+ e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