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klwo2 于 2020-7-29 10:09 编辑 ' Z; g3 q6 J9 C5 |9 |/ `; W }
c9 G# X7 C3 b
這事我注意很久了,現在稍微說說
! k" }2 m3 \' i% q: c8 g, r7 C6 F% x" y
: J6 }: Y3 W+ W. E, H+ p: X! o9 T三民《大辭典》的學科名詞一般都附有外語原文,不過奇特的是,其他學科的名詞附的都是英文,只有法律名詞常常附德文。看圖:
* {$ `0 n8 g* h/ \; a$ l6 |8 X1 h1 V" J: d! T
0 w, G( g5 b2 a
) X% t, n3 T3 b- }
這說明主事者有德語世界的教育背景。《大辭典》書裡的編纂委員會名錄裡面,並未說明分工,所以無從知道具體是誰。
( |. W1 b) y' C- B5 b& k4 G; r% r
& ~+ V% T, U. a9 S1 L/ E- g( }三民《大辭典》學科名詞附外文,是繼承了原先《辭海》《辭源》的普遍做法,不是獨有的。原先《辭海》《辭源》對待外來語的特點是:重視日語漢字詞;外來概念無論原始來源如何,一般附英文。9 N5 l$ u( G' B2 b
' Q& A& C5 a5 ~+ _. a1 m
而後來中國大陸《辭海》則:刪除了原有的日語漢字詞;重視俄語;外來概念附原文的不多,如果附上,一般追溯原始來源,以原始語文呈現。後來的中國大陸《辭源》變成古漢語辭書了,與外文無緣。+ a8 J( P5 X+ ]$ r1 C- o5 k+ l: A
, {( D( _% I& N& W- I3 e還有一件事值得一提:三民《大辭典》成於眾人之手,所以難免有學科名詞不統一的現象,比如我貼的圖片裡面,按說「時效停止」「時間保護」應該附上原文,但是沒有。0 ^4 b7 ]) x. U7 k% P& y# c
; j1 ~2 p- I: W7 H5 {% e
這是壞事,也是好事。壞是壞在不統一,讀者會察覺到這是多人合作出來的東西,稜角沒有磨平;好是好在沒有限制編者自己發揮專長,法律名詞獨享德文待遇,這是明顯的體例不統一,但是主編沒有強行磨平。這樣的結果,是讀者可以看到某些學科有主事者的心血,品質格外耀眼,講得清楚、明白、透徹,即便是在網路發達的時代,也讓讀者驚歎。: k) n: r1 }" @# i, q
* X; N1 A4 I( \+ D6 O8 t0 U相比之下,中國大陸《辭海》是「千人一面」的典範。
D% ]% o) x. p. C& I2 T: c+ u. G. o! ~2 Q. n) K4 s, G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