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上百科 - PDAWIKI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89|回复: 4

[词典讨论] 关于《英汉大词典》(第3版),我猜出来的几个秘密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25-6-2 15:11: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klwo2 于 2025-6-2 15:21 编辑 & |) V# Q2 g9 n6 Q
5 s2 U  m  q6 U: Y( M# z
应邀八卦
2 ?2 S8 H% E+ i; f4 g: }) _4 a0 U; v! k6 s/ o* C0 w
最近看了一些这书的新闻,有些地方还是满有意思的,一起看看
; g$ m. r( |1 A  A0 F3 m6 y$ s+ i2 u
新闻可以看这里: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30912013" ?8 W8 d2 x. d- z
还可以看这里:https://www.jfdaily.com/staticsg/res/html/web/newsDetail.html?id=915071
  ^# O$ p7 x9 h7 B9 h还可以看这里: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30877863
" y5 J' a, e& g& e: y
) a# V: O: T; ^! d; ?5 x6 D
5 a9 w6 ]: ]( i. V& H& [5 z6 M' P秘密(1):《英汉大词典》(第3版)是《2013—2025年国家辞书编纂出版规划》的一部分
4 `4 i- L4 _. H. n9 E! C
4 v8 U7 b3 c% B' ~) g# p( P/ Y这事儿以前聊过了,国家的出版规划是2013年定好的,你的书到时候不出版、不上架、不跟读者见面,面子往哪儿……搁?
7 C& S7 }- y% U9 U+ o1 D
' W0 @6 e% h3 D- I9 K所以我们读者还是要多多体谅,不管这书买回家是满意还是不满意,反正2025年就是必出了~
% B7 Y: x! D/ n: i( W8 @% s+ a3 n" `2 e4 E1 \- y
秘密(2):《英汉大词典》(第3版)会不会有app版/电子版/数字版呢?$ O; ]7 {) ]# l6 g  e6 o% d

$ v6 D% L# P4 p8 F- I
迄今,两版《英汉大词典》纸质版印数70万册,搭载的电子产品累计销售150万份拷贝,历年版权收益2300万元。
9 j* k2 L. M9 R$ W4 k
如果我的印象不错的话,《英汉大词典》只跟卡西欧合作过,而且只合作过第二版。既然这里说「销售」,当年微信公众号短暂开放的查询功能不算。
+ O3 D0 s7 p, R
6 G3 K: h9 D' Y2 G4 o% w这组数据告诉我们,《英汉大词典》的电子版销量是相当可观的,是两个版本纸书销量的2倍!(想要天天用它的读者,显然多于拿它镇宅子的读者)如果销量能直接转化为钱袋子的话,出版社肯定早早布局上线app版/电子版/数字版啦!! I/ \- l, B/ _! n5 T) z6 G
' X( S8 U/ p6 y- Z
那为什么《英汉大词典》的app版/电子版/数字版迟迟没动静呢?显然,不会是因为读者呼声不够强烈。所以大家伙到处给出版社留言,问出不出app版/电子版/数字版,是没什么意义的。人家不是不知道。: {  T0 O, g9 t$ S7 b" e2 Z+ o
; g7 v9 G+ t3 N2 |
我推测:人家可能想要找一条类似当年卡西欧那样的,日式的电子化路子,而不走英美路子。这是我瞎猜的,欢迎大家拍砖。
* k, S0 b+ u; z! H% k( y+ j" V$ D
秘密(3):《英汉大词典》(第4版)18年后见!
* z9 ]0 T6 i; ?* `  }1 c0 U* j7 ?1 Q  @+ G& z; @4 L% F
我之前说15年,还是低估了,请看:8 n  |3 B$ o; _8 K" s& x% m/ ?
8 I+ v/ x* t8 r0 S1 y/ }
2025年4月,历时十年修订,《英汉大词典》(第3版)正式由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朱绩崧46岁了,他调侃自己,“如果18年后,《英汉大词典》还有下一版,我正好到延迟退休的年纪。”
9 J0 H* f' g8 R) u- k
秘密(4):陆谷孙先生到底喜欢朱绩崧哪里?答:喜欢他「东一榔头西一棒」
' j) a1 B! M6 n
. Z7 J& L% ?* ^  ]读过陆谷孙《余墨集》等书的人应该都知道,这俩人确实有些像的(指的是正面的「像」,不要理解成负面的喔)7 c2 [4 f+ k8 C1 K2 U

) f( ], z  @/ r' {$ p9 s  |# L# X新闻说:6 |3 e; h# l/ e& O

) D$ B# V0 \7 K8 R! ~7 z
“为什么陆老师选你来编《英汉大词典》?”从接过主编之职开始,朱绩崧无数次被问到这个问题。
! g: H' E; ~* o3 Q, D
  {5 M2 N' ?" k9 r$ b% G“我没耐性,玩性足,身体也不算太好,就想在大学里混混。可能唯一的过人之处是很喜欢学习。”朱绩崧如此剖析自己,“我是复旦大学外文系2002届学生,陆老师是1962届的,我们差了40届——上了年纪的人,有时候做的决定不一定是绝对理性的”。
1 u* c3 \. [) \" T6 q0 O& C  i) \; `3 O7 D) _" e
朱绩崧还没说完,张颖插话反驳。
5 [2 {9 ?( ?7 @( z1 y  K! y' a5 [1 T) S4 E1 R
在《英汉大词典》(第3版)编纂团队中,英汉大词典编纂处副主任、“70后”张颖是唯一完整参与过第2版、第3版两版编纂的。“做第2版时我们就有一个论坛,我在上面的网名是‘海螺’。在小说《蝇王》里,海螺是代表秩序的象征物。陆老师说,《英汉大词典》作为一个旗舰产品要再往前走,需要一股能破坏的力量。朱绩崧东一榔头西一棒,可以给《英汉大词典》带来不同的东西。”张颖转头看看朱绩崧,“这是有一回陆老师送我出‘神仙洞’——他的家时,在门口说的。朱绩崧应该也没听过。”

0 T. o( K1 M. t5 ~) y% X记者的文笔很微妙,大家发现了没。
" _# s! y& u! Z5 H
3 P$ E0 r* L+ E* C朱绩崧话里话外,是想说自己不那么配,老师多多少少看走眼了,「没耐性,玩性足」的意思就是不够沉稳、没耐心,喜欢胡思乱想,东一榔头西一棒嘛。
$ _6 G8 {+ D1 |& t4 C2 e" t0 c! D8 J! e3 u  o0 L/ C. v) Z
而张颖前辈(即译文论坛的海螺)的意思是,陆谷孙就是喜欢这种爱胡思乱想,东一榔头西一棒的人,不然《英汉大词典》死气沉沉的没意思。「朱绩崧应该也没听过」这话很有意思、很有苦心,大家可以一起琢磨体会。
+ T9 F. U: i; j
' y0 Z  d3 A& |. e4 D4 |2 E$ u# a后文更有意思,一起看:
5 }( n5 H/ [. Z4 a) Z, c- U8 _' q( E* @5 ^
这个自认资历不足的年轻人,如今是第3版编纂团队中唯一的高校教师,他形容,“这一版编纂的三股力量,一是编纂处一批兢兢业业的全职编辑,二是来自世界各地不同职业的英语爱好者,而我,是团队最后也是最不重要的那一分子”。

4 N5 m, Z( r% D  W我原本以为「最后也是最不重要的那一分子」是朱绩崧自谦,后来才发现,不是自谦,《英汉大词典》(第3版)的主要修订者就是编纂处的7名全职编辑,其次是群里的网友,朱绩崧的角色是……东一榔头西一棒,提出超乎寻常的东西,然后被大家否掉大部分,接纳小部分。7 Q6 _+ J$ c1 @- ^0 }
* H! z3 `5 ?) x  w6 R, z. G
大家一起看:$ @" [' q; B* N2 G

* [+ h$ y0 P+ N! a  K0 T  h
“在冲突中取得平衡,是非常鲜活的学术产生过程。”朱绩崧不讳言,他与编纂处的同事们常常“吵架”,“他们是制衡的那股力量,经过实践考验,我们一起摸索出在传承前辈学术基础上的一条路。”
; C/ q3 @- I. ]( W: e! E5 U! T+ _; G3 H9 I' V# x+ r
“如果仅仅追求‘新’,可以把这部词典改得面目全非。”张颖说,词典也要有个性,前两任主编陆谷孙同样不喜欢四平八稳、“只有骨头,没有肉”的例句。
/ ?7 ?) x$ B  e% [
5 B- D0 D9 E9 u' ~( {“在修订过程中,不动比动更有勇气,在能够充分展现个性之处主动回避,管住‘个性’的笔”,是她称赞朱绩崧的地方。
, e, j, I$ K. X# A
我没讲错吧?团队里其他人的主要工作是把手上的日常工作做好,然后管住朱绩崧东一榔头西一棒的脑瓜子,把他往「传承前辈学术基础」(前辈=陆谷孙)的方向拉一拉。$ _! H! r$ a* L: ~9 o3 V4 b) S

# @! P7 E/ W. j& B# V, c4 B秘密(5):参与《英汉大词典》(第3版)的有多少人?" @0 _( t, a7 K1 o6 E: G* \; B3 ?" N

$ q7 D& _& `' A" Y全职编辑有7位。请看新闻:
8 M* Z. T- @: H% X' N6 C' W8 T  J
“我们就是正常的上班族,上午8:30上班,下午4:30下班,但下班了我们也会把稿子背回家里,经常晚上九十点了大家还在讨论,春节看稿也是常态。”
+ d( i) M5 d4 {! H1 t$ y
( I7 _& W) y% K4 m; ^李红果说,在朱绩崧之外,整个编纂处有7位全职编辑,涵盖了70后、80后和90后。“朱博的工作状态是不分昼夜,他一直在读书,经常想到要往词典里加例证。我们还有‘读者融入计划’,来自全球各地的读者,会自发地为我们提供语料线索。所以不管什么时间,群里总是非常活跃。”
) ^* ?6 m; T: D' Q* n8 z3 y
那么那个传说中的「志愿者群」有多少人呢?请看新闻:
& o" j  {. j# T1 R4 }; I! O. Y3 a
在第3版编纂之初即发起的“读者融入计划”,是《英汉大词典》(第3版)完全不同于前两版之处。十年来,超过1万名社群用户深度参与,成为编纂志愿者,形成了“使用者即建设者”的生态。
8 c7 K' f! @- m4 \  z, R, O% z. ^0 I
“要不要听一下群里的语音?”张颖晃晃手机,尽管第3版已经出版,将近500人的志愿者核心群,讨论依然不断。“陆老师希望,第3版编纂能够吸引interested individuals(有兴趣于此道的个体),‘读者融入计划’实现了他的这个愿望。”

9 Q8 T2 f. _5 H: P# l/ r10年来超过1万名……这……其实是1万人次吧,1年1千,1天两三个人次……
* l+ \* K' M/ k: k6 p- n* J2 I  z4 s* t5 D4 D( F
至于「将近500人的志愿者核心群」,这……微信/QQ的群默认人数上限是500人,你还「将近」,可见没满……我估摸着就是几个人活跃,大家伙插嘴吃瓜……2 d5 \+ U# w' D& R9 ~
' g) |/ i. x; x
张颖说,读者的视野能够补全编辑的盲点,“志愿者常常让我们看到过去没有注意的东西,有时还在不经意间踩上热点。他们不像过去的专家那样在规定时间里交多少稿子,但他们永远standby(待命)。”

9 M) i& M) o/ g; }% l% l- \+ }志愿者没有KPI。那可不就是随兴……嘛?倒也不是什么坏事,不过……
' f( W# E' I! k% n& a, R
! ?8 P0 n0 @1 y$ M$ ~) p4 _在有些新闻里,志愿者有上百个群:
: M+ G: {! o# u9 k3 a) I4 L
& f- b2 v2 c) m
有意思的是,除了朱绩崧和上海世纪出版集团英汉大词典编纂处的近十位全职编辑,现在的编纂团队中,还有一群志愿者,他们是来自全球各地、各行各业的英语爱好者。- x: f3 P/ \- U6 _1 e

& E3 i. v- Q/ K  a这些年,通过自己的公众号“文冤阁大学士”“魔都晨曦来临”和上百个微信群,朱绩崧靠互联网的力量,聚集了成千上万名英语爱好者,通过他们获得了大量新鲜的语料。
* r  x2 m; |; n2 a
这……该不会是朱绩崧和编辑们汇总起来,共加了上百个微信群潜水也算进来了吧……咱也确实不能说不行,毕竟群里有他们,确实可以反馈个问题啥的,至于编辑有空没空处理,那是……另一码……子……事……( ?$ b) c; a5 ?/ {1 n; y

7 _" T- M% |. q% [/ k8 O) `我并不是要贬低或者否定什么,不过志愿者计划这件事,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从百年前开始编就是有的,志愿者能在多大程度上充当主干、核心作用,也没必要……那啥……是吧……
( |9 [: S& t# P+ c. O& j' z! F- Q3 B3 ?- I1 a( _: h
那么第3版的情况,跟第2版比呢?请看:' _6 D" A: [+ c8 D$ {5 Q
' J# [# F  M+ U( r" V; X
陆谷孙曾回忆,编写《英汉大词典》时,起初虽号称有“108将”,但也不如大家想象中那般“兵强马壮”,志不在此者占多数,陆续有人离开,最后只余17人。而到他编《中华汉英大词典》时,当年的 “108将”,只剩他一人还在编词典。
& {& o0 `% M( ^) S
《英汉大词典》第1版/第2版的参与人数起先有108人,最后剩17人,是第3版参与人数的……这……要看你怎么算了……呃……2 m; I7 {! z) N6 ~7 j

' y7 Y# R0 Q% o  q2 B4 e所以我们读者还是要多多体谅,不管这书买回家是满意还是不满意,反正情况就是这么个情况(Trump说:It is what it is),你就想想,当年陆谷孙有水浒108将都觉得不够兵强马壮,你这……; Q* C) L# |5 U& n: U% i

3 E6 c& ~/ W0 C7 Z" [0 a有人可能不知道当年为什么《英汉大词典》编纂人员大量流失,我补充说一下:
! `( n) j5 e* l1 x
- G$ m3 V, |- N( {6 L7 w) @; ^
1975年,遭遇重创的中国文化急于修补、建设,编写包括《英汉大词典》在内的多部大型工具书的工作全面展开。复旦大学、上海外国语学院、同济大学等30个单位的百余名英语专业工作者,先后走进编辑部。1986年,编写进入攻坚阶段,陆谷孙挑起主编的大梁。为此,他立下“不出国,不兼课,不另外写书”的“三不”誓言。

  s) K) d) T; H" N4 O/ F- I
5 L2 o8 T* M" L出国、兼职走穴、另外写书都是当年市场经济浪潮之下赚钱的办法。也就是说:当年的编纂人员原本是没有赚钱的路子的,所以来编词典。有了以后,谁甘心一辈子清贫?
7 }- J8 J. c4 G4 \. Z% G0 g5 E3 b" I+ g: u" L3 K  S9 a
那为什么今天的《英汉大词典》编纂人员也不多呢?+ R+ F! {2 ]5 ~& k
, ?) I( A5 _% M7 ]; {# {
有业内人士向记者表示,如今,编纂大型词典的难度越来越高,囿于学术评价体系,高校中专业的词典编纂和研究团队几乎不复维持。韩卫东对此表示认同。“在出版社转企浪潮中,世纪出版集团保留或增设的辞海编纂处、汉语大词典编纂处、英汉大词典编纂处,是上海这座城市的战略眼光与支持,是各级领导对词典编纂的实实在在的关心。编纂处相当于词典的研发机构,也是保持编纂队伍稳定,编纂人员的‘安身立命’之所。”0 h; ]8 i' P3 ]  Y: Y/ H
. K% h2 j8 J  l' x$ R
“咬定青山,可能也只有极少数像上海这样的国际文化大都市能做成这件事。”朱绩崧说。

! t2 }/ f5 C- j9 s# W& K; k- a1 u. t' o
前半段说「学术评价体系」,后半段夸领导。这段话跟前面那段话其实一样,都是把「钱」这个字藏着不说。
' j5 ^: S  w8 d7 G, w, m9 W* O3 \
秘密(6):《英汉大词典》(第3版)是怎么修订的?答:基本靠纸: A! W! V8 m3 x5 Z& Q7 M& _# L$ Z, A

1 u8 P# D( {$ D) E
# S5 @# K9 B" O/ Z/ e' p4 |7 _
收集语料的几十万张卡片,数千页的书稿,数不清的校样中,随处可见的修改标记……建立起数字化编纂平台后,前两版《英汉大词典》编写过程中积累的这些“物理痕迹”,到了第3版已经不太能寻觅到。" ]5 P: g- y$ m7 L; ]
( `: z$ }; s1 B5 [1 F; r
英汉大词典编纂处主任助理、《英汉大词典》(第3版)责任编辑朱文慧给记者看了一卷卷小纸条,热敏纸正面淡淡痕迹依稀可见这是收银小票,背面是朱绩崧随手记下的想法。“最鲜活的语料在生活中。”更大量的编纂痕迹,则留存在网络的海洋,留存在一次次深夜的交流,一条条语音的往来中。
5 V+ D6 K$ W/ O. l2 e
新闻里说有「数字化编纂平台」,可是看来看去新闻里都没讲这个编纂平台有多么方便,协作有多么省事,而是狠狠地上了各种「物理痕迹」的图片,还有这种描述——
& d0 o0 g9 ^1 a1 i8 y: w+ r" h5 z( B) E( E5 Q2 M  j
4 a3 X% A( e( @: E+ n% n
位于上海世纪出版集团的英汉大词典编纂处可谓一个词典的世界。办公桌、书架、工作台,几乎每个台面都摆放着被贴上五颜六色便签条的各类词典,白花花的样稿更像小山丘一般堆得到处都是。
在《英汉大词典》第3版编纂之初,编辑们会把上一版词典进行全部拆解,按照不同字部,重新校对,填平补齐。5 ~& M( P3 }$ f, e) f& A
0 ?/ q+ S) c- Q; ^+ U$ I
翻出一页样稿,只见上面落满了蓝笔、黑笔、红笔等各种修订印记。一种颜色对应了一位编辑。在完成核对后,编辑们会用代表自己的颜色标记打上一个小小的“√”。
4 y- ~+ O+ n9 n8 Z
所以只能残忍地推测——就是基本靠纸啦。
3 c( k0 w- ^* W# G( F5 M. r
2 x5 _% l! g- A  e" V! t6 ~" v
除了编纂主体,《英汉大词典》第3版的编纂方式亦有很大变化。团队专门为新词采集做了语料库——网页版词语收集器。如此一来,每位编辑在往里面添加新词时,都可以查阅到该词是否已被添加,避免了很多重复性劳动。0 r% s4 T0 r6 z* U! A

1 p9 i7 B- Z2 D- r3 `% C但编纂团队依然保持了很多古朴的工作方式。( J! I( b( P- Z, @2 t

( ]* @# ^! G% P# P" J我印象最深的是在参观办公室时,李红果特别举起的一个小盒子,里面放着几卷朱绩崧的手稿。

: x8 L  [: ?' C1 T我没明白为什么这个「往里面添加新词时,都可以查阅到该词是否已被添加」也能拿出来当高科技,这……真的不尴尬吗……再就是「语料库——网页版词语收集器」这个破折号的作用是表示前后意思相同吗?语料库什么时候等于词语收集器了,也许是记者笔误?0 p' T. E! p, x6 T& g8 k5 `
+ O6 o. a1 e2 v) Q
用过飞书、企业版微信的朋友都知道在线文档比纸的效率高多少倍吧,所以这里真的只能说……除非是记者有意想展示某种「古朴」的传统,《英汉大词典》(第3版)并没有广泛使用大家伙认知的那个语料库、编纂工具也很古朴谈不上先进高效……5 |. k* v7 j+ e, Y( E) y, J

  T$ L7 l' o4 T& C所以我们读者还是要多多体谅,不管这书买回家是满意还是不满意,反正情况就是这么个情况(再次请出Trump:It is what it is),巧妇难为什么来着?- \8 U# n5 o' r( Z( O
1 |6 k2 }( [9 ~$ r: W

8 W( P5 u2 [- _
7 u8 {* x/ J/ u4 }  A5 t+ k
  • TA的每日心情
    擦汗
    2025-6-5 06:31
  • 签到天数: 230 天

    [LV.7]常住居民III

    发表于 2025-6-2 20:45:43 | 显示全部楼层
    APP是海笛开发的,朱主编在微博说过它们内部都是会用APP的,之后会上线。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昨天 14:40
  • 签到天数: 688 天

    [LV.9]以坛为家II

    发表于 2025-6-3 15:07:46 | 显示全部楼层

    & Y$ _: U$ z7 |" m, Y5 `K大写我所想= =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前天 09:36
  • 签到天数: 2436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发表于 2025-6-5 14:25:34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秘密2,可以看一下“聚典数据开放平台”* R* B) _& l0 _) @
    网址:https://www.jdapi.com/# Q6 g2 k1 D- z; T5 r. N
    电子化整合了英语以及汉语辞书,比如辞海等。3 q  J6 R% u5 ?% |$ u$ f: U7 }
    ' J3 }$ }; U+ X' S1 x' z' g
    “电子产品累计销售150万份拷贝”,: R4 a7 C% s4 M  f% A; o
    实际上应该指 to B 的业务销售,0 b! |2 P6 h0 A( |! r0 H
    跟以前软件OEM很类似,, h/ E' ]% z( t- X0 M4 T" o
    买联想电脑送软件大礼包。
    2 p, e' ^8 H4 x+ m' Z+ X) D5 H0 ]4 t; r2 w
    比如微信读书app,# _  [6 E* J  @7 H& j
    英语查词就有英汉大词典,
      t' @+ a  ?% Q& Z但是,依我目前使用经验来说,
    8 P  K& K' M8 W+ m微信读书APP用的只是英汉大词典的释义部分,
    ! U7 G3 W! R! b0 g; z印象里不包括单词例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25-6-6 01:09:04 | 显示全部楼层
    jazzmood 发表于 2025-6-5 14:25( T( Y7 Q/ E2 s7 H6 w. ^
    关于秘密2,可以看一下“聚典数据开放平台”
    8 S- T0 v- Y+ `$ }6 V网址:https://www.jdapi.com/- m2 M5 g) o4 M: V# J. Y
    电子化整合了英语以及汉语辞书 ...
    * F3 N% p! n$ g# T( B" J. w
    “聚典数据开放平台”的毛病一,你已经说了,就是抠抠的,英美世界早就是开放词典全文的了,先进的deepseek大模型更是全民免费,你想怎么用就怎么用,反正……  U( ]& e6 U+ j/ }" J4 z

    ; J& ]; k2 z- E( x4 ?) \; ~毛病二呢,登录一下这个网页就能看到如下描述:5 R$ t5 I" h3 y+ m8 l
    : @# e' ^3 \& Y2 w7 B! m" s
    汉-英双语知识库/ b+ S: I2 t( b2 V9 x3 E
    聚合我国大型原创词典《英汉大词典》《新世纪英华大辞典》《世纪汉英大辞典》等权威工具书内容,提供高达百万级条目内容。
    ' ^" F- a  M4 j$ j& x, j

    % F1 y, L) q8 Z  Q8 K请问这本《新世纪英华大辞典》谁见过?好像谁也没见过啊?其实我们不难猜出,它应该是郑易里《英华大词典》传说中的新版(这书最早的版本用的是「辞典」俩字),问题在于还没出呢,这个平台就开始打广告了,可见资源有多么匮乏……
    6 K* {0 d# }1 _
    $ ^  {) s# h- ?8 ?) c5 k3 i3 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PDAWIKI |网站地图

    GMT+8, 2025-6-18 01:13 , Processed in 0.023737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