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8-2-5 19:09:59
|
显示全部楼层
这句话其实没有什么难懂的地方,我之所以花那么多笔墨写,想法是既然有人不理解,就详细说一说,不久懂了吗?互相学习嘛。( k5 g) m7 K9 m6 @# {, T9 d! S
) W, F; ]" L G0 L3 }: M! d! `但是英语中确实有一些和我们的表达习惯不一样的句式。同样的内容,汉语常常这么说,英语常常那么说。那么说的句子与汉语的句式或者英语的某个句式表面上是相似的,于是很容易按照汉语的句式或者英语的那个句式去理解,结果就错了。
0 u' I+ f* p8 t; V' U
6 `# p* H7 n+ a8 x5 p◆ 看过一个句子,是一个美国人的博客里面的。这篇博文有的中国人看的时候可能感觉很不舒服,伤自尊了。但是应该理解,这个美国人并没有恶意。他只是不了解中国国情【刚刚跨国温饱线,很多地方卫生还跟不上。不仅有基本的经济上的原因,还有人的文明程度的原因。仓廪实而知礼节,仓廪实了之后也不是一下子就知礼节了,需要一个过程。】6 U1 X4 ?4 `# h/ H
% { y: }2 f$ d/ W闲话少说,上菜!$ r/ t& x6 f; v, H
4 {0 ~. _0 G) ?. F4 `* KI did not like to run in the bitter winter wind, because it about froze my ears off.
* a; j! K6 f& G) j2 E- ]- W+ x* W' _- N+ Z
那时候我不喜欢在冬天的寒风中跑步,耳朵都要冻掉了(--现在也不喜欢,我怕冷--)。【because从句表示原因,因此有前面的结果,那么下面这句......】
: K- {. _0 }- `# \
2 a2 o4 \& C# [* i4 }They do have more sturdy brushes with bristles, but Chinese do not like to buy them because they are useful. 【是不是该理解成.....】
, w. k, f4 d1 `- _! \# w' Y) `% S- z1 O, W6 E* G: r
中国的确有带硬毛的结实刷子,但是他们不买这种刷子,因为它们管用。( ✘)【.....呢?显然不合逻辑。事实上它表示下面的意思.......】
/ P$ H3 {0 M+ L' V1 t+ S: w x
3 V. p m( d1 B 中国的确有带硬毛的结实刷子,但是他们并不因为它们管用就去买。(✔)
5 z$ m) V% g& j2 |" L% F
" t4 [3 Y! D# e$ z7 t有人说,这不就是否定的转移吗?把从句的否定转移到主句中,用得着你在这儿耍宝吗?好吧,
) `+ r; k6 \% b. n( @) _$ O6 A
( f# b" \* C. ]3 l* n+ M1 eThey do have more strdy brushes with bristles, but Chinese like to buy them because they are useless. , a% @# g8 I( D! t' X# h$ M. P+ f
* \. X3 y+ T% E4 F, X( L9 U0 W: C---- 。。。。。。 因为它们没用,所以中国人喜欢买。(:D)【可见,显然不是那回事】1 p4 ~9 z% K4 n: a% Q# A
8 M$ i/ y% B5 b+ b由此可知,NOT A,because B 这种句式,不仅可以表示“因为B,所以不A” ,还可以表示,“B 并不能导致A” ,“并不因为B就A”,或者说“不A,并不因为B而改变”。也就是说虽然用了because从句,但是实际说并不是“因为B,所以A”,而是“有了B,也不A”。5 e( I5 p! B6 ~& I, k/ a& b
) ^: c( Q. ^6 i Z3 W( W% J0 D7 ^8 V {尽管有人对后一种意思的这种表达法颇有微词,但是他们再正确也无法阻挡一些人不管不顾地使用这种句式,使用还很普遍。其命运如何,且待若干年后分解。: n* T7 M8 X/ M3 N: h
* R4 }# v0 j" Y# U8 ~, P
====
& I6 `: H1 E) ]0 O% L1 r O5 u2 h& S! I M/ j+ k1 M
还有一些容易误解的句式,刚才写第一个的时候,还在头脑中,写完第一个就飞了,想不起来了。好吧,蒜你狠,以后再找你算账。
, f! D3 u) e' W* Q: ], r: y" D% C2 N$ g* s s
简而言之,有的句式由于我们不熟悉,看到的时候总用相似的句式来套它,想让大象吃老鼠,自然对不上号,跟不上作者的思路,(因为头脑中没有这种表达方式的储备,所以当然不会想到)。有时英语句式我们看到也懂,但是由于没有占为己有,还是人家的。再看到还能理解,但是自己不会主动地去说写这种句子。3 _7 e u$ R) |+ g, W& V7 O
; ~: n$ L# Q6 ~- r一不留心,话唠的真面目又暴露了。好吧,就此打住。( k. N0 M; `! P; |' i7 E+ p% ?$ K) y
6 A% T+ j8 h* s; u8 Z# K
* P5 p( j6 l: d
1 T) V* O0 Q k |
|